《物理第十三章思维导图》
一、绪论:电磁波
1. 电磁波的产生
-
1.1 产生条件: 加速运动的电荷或交变电流
-
1.1.1 加速运动:包括速度大小变化和速度方向变化
-
1.1.2 交变电流:频率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电磁波
-
-
1.2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核心内容:
- 1.2.1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1.2.2 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可以相互激发,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
1.3 产生装置:
- 1.3.1 振荡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
- 1.3.2 振荡电流:周期性变化的电流,频率取决于电路的固有频率
2. 电磁波的特性
-
2.1 电磁波的传播:
- 2.1.1 电磁波是一种波,具有波的特性。
- 2.1.2 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和磁场方向相互垂直,且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 2.1.3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2.2 电磁波的速度:
- 2.2.1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c ≈ 3.0 × 10^8 m/s。
- 2.2.2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2.3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
- 2.3.1 c = λf (c:波速, λ:波长, f:频率)
-
2.4 电磁波的能量:
- 2.4.1 电磁波具有能量,可以传递能量。
- 2.4.2 电磁波的能量密度与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
2.5 电磁波的衍射、干涉和偏振
- 2.5.1 衍射:电磁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 2.5.2 干涉:两列或多列电磁波相遇时,某些区域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加强,某些区域减弱的现象。
- 2.5.3 偏振: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若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方向固定在某一方向上,就称为偏振光。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
3. 电磁波谱
-
3.1 定义: 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顺序排列的图谱。
-
3.2 分类:
- 3.2.1 无线电波:波长最长,频率最低,用于无线电通信。
- 3.2.2 微波: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用于微波炉、雷达等。
- 3.2.3 红外线:波长介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具有热效应。
- 3.2.4 可见光:人眼可以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范围约为 400 nm 到 760 nm。
- 3.2.5 紫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 X 射线之间,具有化学效应。
- 3.2.6 X 射线:波长介于紫外线和 γ 射线之间,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用于医疗诊断。
- 3.2.7 γ 射线:波长最短,频率最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由原子核反应产生,用于治疗癌症。
-
3.3 电磁波谱的特点:
- 3.3.1 所有电磁波都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
- 3.3.2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二、电磁波的应用
1. 无线电通信
-
1.1 原理: 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
1.2 过程:
- 1.2.1 调制: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
- 1.2.2 发射:通过天线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 1.2.3 接收: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
- 1.2.4 解调:从接收到的电磁波中提取音频信号。
-
1.3 应用: 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2. 光纤通信
- 2.1 原理: 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全反射来传递信息。
- 2.2 特点: 传输容量大、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
- 2.3 应用: 长途通信、网络通信等。
3. 雷达
- 3.1 原理: 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 3.2 应用: 军事、气象、交通等。
4. 电磁波与健康
* 4.1 电磁辐射的影响
* 4.1.1 低频电磁场:家用电器,高压线,长期接触可能影响健康,但通常影响较小。
* 4.1.2 高频电磁波:手机,微波炉,可能引起组织升温,长期大剂量暴露可能造成损害。
* 4.2 防护措施
* 4.2.1 保持距离:远离强电磁辐射源。
* 4.2.2 使用防护设备:电磁屏蔽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