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作品
- 按创作时期
- 少年壮游时期 (约712-746,唐玄宗开元至天宝中期)
- 特点:意气风发,胸怀大志,描写自然风光,朋友唱和
- 代表作:《望岳》
- 长安十年时期 (约746-755,天宝中后期)
- 特点:求仕不遇,困居京城,观察社会,体察民情疾苦,讽刺现实
-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贫交行》
- 安史之乱时期 (约755-759,唐肃宗至德、乾元初)
- 特点:亲历战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深刻反映时代苦难,现实主义风格成熟
- 代表作:《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
-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西南漂泊时期 (约759-766,乾元二年至宝应、广德、永泰)
- 主要居蜀中(成都草堂)
- 特点:相对安定,描写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忧国忧民情怀未减,诗风趋于平淡,格律更加精严
-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岳阳楼》
- 晚年漂流时期 (约766-770,大历初)
- 离开成都,沿江而下,漂泊鄂、湘等地
- 特点:病痛交加,生活困顿,思乡念家,情感更加沉郁悲凉
- 代表作:《登高》、《旅夜书怀》、《江南逢李龟年》
- 少年壮游时期 (约712-746,唐玄宗开元至天宝中期)
- 按内容主题
- 政治诗
- 忧国忧民
- 揭露统治者腐朽
- 同情人民疾苦
- 反映历史事件 (如安史之乱)
- 纪行诗
- 记录行踪,写景抒情
- 羁旅愁怀
- 咏物诗
- 托物言志
- 怀古诗
- 凭吊古迹,感慨兴衰
- 借古讽今
- 赠答/送别诗
- 表现友情
- 离愁别绪
- 田园/隐逸诗
- 描写自然风光
- 向往或描写田园生活
- 咏怀诗
- 抒发个人抱负、理想或情感
- 讽谕诗
- 尖锐批评社会现实
- 政治诗
- 按艺术风格/特点
- 现实主义 (集大成者)
- 客观写实,细节丰富
- 深刻反映时代社会面貌,有“诗史”之称
- 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沉郁顿挫
- 情感深沉,基调悲壮
- 节奏感强,抑扬顿挫
- 语言凝练,富有张力
- 格律精严
- 擅长近体诗,尤其是律诗
- 对仗工整,炼字考究
- 结构严谨,章法巧妙
- 语言艺术
- 用词精准,“一字千金”
- 句法多变,不拘一格
- 善用典故,化用自然
- 意境深远
-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 境界开阔或深邃
- 现实主义 (集大成者)
- 重要作品/诗篇举例 (已分散于按时期和主题中,此处可列表强调)
- 《望岳》
- 《兵车行》
- 《丽人行》
- 《春望》
- 《月夜》
- 《石壕吏》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蜀相》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登高》
- 《旅夜书怀》
- 《江南逢李龟年》
- (以及“三吏三别”等)
- 影响与地位
- “诗圣”
- “诗史”
- 中国诗歌史上的巨擘,唐诗的集大成者
- 对后世诗人(如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影响深远
- 作品具有世界文学意义,反映人类共同情感与境遇
- 其人品与诗品备受后人推崇
- 按创作时期

杜甫作品思维导图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屈原列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