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567单元思维导图数学

《三年级上册567单元思维导图数学》

一、 5单元:时、分、秒

  • 中心主题:时间

    • 分支1:认识时间单位

      • 时间单位:时、分、秒
      • 关系:1时 = 60分,1分 = 60秒
      • 表示方法:电子表、钟表
      • 重点:秒的认识与感知(如:眨眼、呼吸)
      • 易错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意义
    • 分支2:时间的计算

      • 主题1:经过时间的计算
        • 方法1:数格子(钟面上数)
        • 方法2:分段计算(起始时刻到整点,整点到结束时刻)
        • 公式: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 应用:计算做作业、看电影等活动所用时间
        • 例题:小明上午8:00开始写作业,8:40完成,用了多少时间?
      • 主题2:时间单位的换算
        •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法):如 2时 = 2 * 60 = 120分
        •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法,有余数):如 150分 = 2时30分
        • 注意:单位要一致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 例题:120秒 = ( )分; 3分10秒 = ( )秒
      • 主题3:时间的加减运算
        • 方法:相同单位相加减,满进率要进位,不够借1当进率。
        • 例题: 2时30分 + 1时40分 = ?; 5分 - 2分20秒 = ?
      • 注意事项:
        • 审题,明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 统一单位,方便计算。
        • 注意进位和借位。
    • 分支3:解决实际问题

      • 题型:
        • 判断时间是否够用。
        • 安排时间计划。
        • 优化方案。
      • 方法:
        • 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
        • 将所有时间转化为同一单位。
        • 进行比较、计算。
        •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例题:电影8:30开始,如果小明从家到电影院需要20分钟,他最晚几点从家出发?

二、 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 中心主题:乘法

    • 分支1:口算乘法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 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 例题: 20 3 = ?, 300 2 = ?
      • 估算:将多位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
      • 例题: 28 4 ≈ 30 4 = 120
    • 分支2:笔算乘法

      • 不进位的乘法
      • 进位的乘法(一次进位、多次进位)
      • 方法:
        •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注意事项:
        • 数位对齐。
        • 进位要加。
        • 认真计算。
    • 分支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 因数中间有0:注意0也要乘,即使得0,也要在对应的数位上写0。
      • 因数末尾有0: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 例题:205 3 = ?, 120 4 = ?
    • 分支4:解决问题

      • 题型:
        • 求总数: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 倍数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估算问题:判断钱是否够用。
      • 方法:
        •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列式计算。
        • 检查答案。
    • 分支5:乘法验算

      • 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 如果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

三、 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 中心主题:图形

    • 分支1:四边形的认识

      • 定义: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图形。
      • 特点: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 分支2:长方形的认识

      • 定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长和宽:较长的一条边叫长,较短的一条边叫宽。
    • 分支3:正方形的认识

      • 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边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叫边长。
      •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分支4:周长的概念

      • 定义: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 分支5:长方形的周长

      • 公式1:周长 = (长 + 宽) * 2
      • 公式2:周长 = 长 + 宽 + 长 + 宽
    • 分支6:正方形的周长

      • 公式:周长 = 边长 * 4
    • 分支7:解决问题

      • 题型:
        • 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 已知周长求长或宽(长方形)。
        • 已知周长求边长(正方形)。
        • 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 用一定的长度围成不同的图形,比较周长。
      • 方法:
        •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画图辅助理解(尤其是在已知周长求长/宽/边长的问题中)。
        • 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 注意单位统一。
    • 分支8:图形的拼组

      • 用多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会发生变化。
      • 注意拼组前后,图形面积不变,但周长可能改变。
      • 计算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减少的边长。

以上思维导图旨在梳理三年级上册数学5、6、7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构建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学习效率。在使用思维导图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将每个分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和谐与梦想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