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地貌
一、地貌的成因
A. 内力作用
1. 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
- 类型: 张裂、挤压
- 形成地貌: 断层、褶皱山脉、裂谷、海岭、海沟
- 实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大西洋中脊
- 垂直运动:
- 表现: 地面抬升、下降
- 形成地貌: 海岸阶地、海平面变化导致的海岸线变迁
- 实例: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抬升
2. 火山作用
- 类型:
- 喷发型火山:
- 形成地貌: 火山锥、火山渣锥、熔岩台地
- 特点: 坡度陡峭,锥形明显
- 侵入型火山:
- 形成地貌: 岩株、岩墙
- 特点: 地表形态不明显,需经过长期侵蚀暴露
- 火山地貌实例:
-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黄石公园
- 喷发型火山:
3. 地震
- 直接影响:
- 地表断裂,地陷,滑坡
- 间接影响:
- 海啸,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 地震形成的地貌:
- 地震断裂带,地堑,地垒
- 地表断裂,地陷,滑坡
B. 外力作用
1. 风化作用
- 物理风化:
- 过程: 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胀作用
- 形成地貌: 碎屑坡积物、石海、风化壳
- 化学风化:
- 过程: 氧化、水解、溶解
- 形成地貌: 红土、溶洞、石灰岩地貌
- 生物风化:
- 过程: 植物根劈、动物掘穴
- 形成地貌: 加速岩石破碎,改变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 流水侵蚀:
- 类型:
- 溯源侵蚀: 沟壑、峡谷
- 侧蚀: 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
- 下蚀: 河床加深,形成V型谷
- 影响因素: 地形坡度、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
- 风力侵蚀:
- 类型: 磨蚀、搬运
- 形成地貌: 风蚀柱、风蚀洼地、沙漠戈壁
- 冰川侵蚀:
- 过程: 刨蚀、磨蚀
- 形成地貌: U型谷、冰蚀湖、角峰、刃脊
- 海浪侵蚀:
- 过程: 波浪冲击、磨蚀
- 形成地貌: 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
- 类型:
3. 搬运作用
- 流水搬运:
- 方式: 溶解、悬浮、推移、滚动
- 影响因素: 流速、流量、颗粒大小
- 风力搬运:
- 方式: 跳跃、悬浮、滚动
- 影响因素: 风力大小、颗粒大小、地表粗糙度
- 冰川搬运:
- 方式: 冻结搬运
- 特点: 搬运能力强,颗粒大小不一
- 重力搬运:
- 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 特点: 速度快,破坏力强
4. 堆积作用
- 流水堆积:
- 形成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 影响因素: 流速减缓、地形变化、河道变迁
- 风力堆积:
- 形成地貌: 沙丘、黄土高原
- 影响因素: 风力减弱、地表阻挡
- 冰川堆积:
- 形成地貌: 冰碛丘陵、冰碛湖、终碛垄
- 海浪堆积:
- 形成地貌: 沙滩、沙坝、泻湖
二、主要地貌类型
A. 山地地貌
1. 褶皱山地
- 成因: 地壳水平运动挤压
- 特点: 呈波浪状,山脊和山谷相间分布
- 实例: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 断块山地
- 成因: 地壳断裂运动,块状上升
- 特点: 山体陡峭,山顶平缓
- 实例: 华山,泰山
3. 火山山地
- 成因: 火山喷发堆积
- 特点: 锥形山体,有火山口
- 实例: 富士山
B. 平原地貌
1. 冲积平原
- 成因: 流水堆积
- 特点: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
- 实例: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 海积平原
- 成因: 海浪、海流堆积
- 特点: 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
- 实例: 莱州湾平原
3. 冰碛平原
- 成因: 冰川融水堆积
- 特点: 地势起伏,多湖泊
- 实例: 东欧平原北部
C. 高原地貌
1. 成因: 地壳抬升,长期侵蚀
- 特点: 地势高耸,地表平坦或起伏
- 实例: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D. 盆地地貌
- 成因:周围山脉隆起,中间地带下陷
- 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 实例: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E. 喀斯特地貌
- 成因: 石灰岩受水溶解侵蚀
- 特点: 溶洞、石芽、峰林、地下河
- 实例: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三、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 对农业的影响
- 地形平坦地区:适宜耕作,发展种植业
- 地形崎岖地区:限制耕作,发展林牧业
- 地貌决定耕地面积和分布
B. 对交通的影响
- 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易于建设公路、铁路
- 山区:交通困难,建设成本高
- 地貌影响交通线路的选择和布局
C.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 平坦地区:易于城市扩展
- 山区:城市发展受限
- 地貌影响城市形态和规模
D. 对水文的影响
- 地貌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量、流速
- 喀斯特地貌容易形成地下水系统
E. 对气候的影响
- 地形影响气温、降水的分布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地貌变化的趋势
A. 自然演变
- 长期地质作用的缓慢改变
B. 人为影响
-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地表形态
- 工程建设改变河流流向,制造人工地貌
- 过度开采导致地貌破坏,环境恶化
C.环境问题
- 水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
-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五、学习方法
A. 地图分析
- 结合地形图、遥感图进行分析
B. 实地考察
- 观察地貌特征,了解形成过程
C. 模型制作
- 制作地貌模型,加深理解
D. 案例分析
- 分析典型地貌案例,掌握地貌特征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