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 I. 宇宙

    • A. 概念: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 B. 构成:
        1. 天体:
          • a. 定义:宇宙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形态,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 b. 主要类型:
          • i. 恒星:
            • (1) 定义: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 (2) 典型代表:太阳。
            • (3) 特点:高温、巨大、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 ii. 星云:
            • (1) 定义: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
            • (2) 特点:质量大,密度小,内部气体密度远低于地球大气。
            • (3) 与恒星关系:恒星的“摇篮”,恒星死亡后的归宿。
          • iii. 行星:
            • (1) 定义:围绕恒星运行的、自身不发光的天体。
            • (2) 特点:有一定的质量,能依靠自身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 iv. 卫星:
            • (1) 定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 (2) 典型代表:月球(地球的卫星)。
          • v. 彗星:
            • (1) 定义:运行轨道倾斜度大的天体,主要由冰冻物质组成。
            • (2) 特点:接近太阳时,出现彗发、彗尾。
            • (3) 典型代表:哈雷彗星。
          • vi. 流星体:
            • (1) 定义:宇宙空间中体积很小的固体或尘埃。
            • (2) 流星现象: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
            • (3) 陨石:未燃烧殆尽,落到地面上的流星体。
        1. 天体系统:
          • a. 定义: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天体系统。
          • b. 层次:
          • i. 地月系:
            • (1) 构成:地球和月球。
            • (2) 中心天体:地球。
          • ii. 太阳系:
            • (1) 构成: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 (2) 中心天体:太阳。
          • iii. 银河系:
            • (1) 构成:由数千亿颗恒星组成,呈扁平旋涡状。
            • (2)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员。
          • iv. 河外星系:
            • (1) 定义:银河系以外的、与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
            • (2) 例如:仙女座星系。
          • v. 总星系:
            • (1) 构成: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
            • (2) 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 C. 宇宙的特点:
        1. 广袤性:空间范围巨大,不断膨胀。
        1. 物质性: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
        1. 运动性:天体都在运动变化。
  • II. 太阳系

    • A. 太阳:
        1. 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 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1. 太阳活动:
          • a. 黑子:
          • (1) 定义:太阳表面出现的暗黑色斑点。
          • (2) 周期:平均周期为11年。
          • b. 耀斑:
          • (1) 定义:太阳大气中发生的剧烈能量释放现象。
          • (2) 位置:黑子群附近。
        1. 太阳活动的影响:
          • a. 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
          • b.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 c. 影响地球气候。
    • B. 行星:
        1. 分类:
          • a. 类地行星:
          • (1) 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2) 特点:体积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或无。
          • b. 巨行星:
          • (1) 包括:木星、土星。
          • (2) 特点:体积大、密度小、自转快、有光环、卫星多。
          • c. 远日行星:
          • (1) 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 (2) 特点: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1. 行星运动的共性:
          • a. 共面性:各大行星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 b. 同向性:各大行星都按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 c. 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
        1. 特别关注: 金星
          • a. 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
          • b. 表面温度高,大气压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没有液态水,不适合生命生存
    • C. 小行星带:
        1. 位置: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 组成:主要由石块、金属组成。
  • III. 地球

    • A. 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 质量、体积、密度、运动速度等在宇宙中都极为普通。
    • B. 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1. 外部条件:
          • a. 稳定的太阳光照:
          • (1) 原因:太阳系中太阳长期稳定发光发热。
          • (2) 作用: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
          • b. 适合的日地距离:
          • (1) 原因: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 c. 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 (1) 原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受到的撞击概率较低。
        1. 自身条件:
          • a. 适宜的温度:
          • (1) 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身有大气层。
          • (2) 作用: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 b. 适量的大气:
          • (1) 原因: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和保留大气。
          • (2) 作用:具有保温作用,能够阻挡宇宙射线,并为生命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
          • c. 液态水:
          • (1) 原因:地球内部释放出气体,形成原始海洋。
          • (2) 作用:生命之源,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 d. 存在水循环
          • e. 磁场:
          • (1)阻挡宇宙高能粒子的侵袭,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 C. 地球的运动
        1. 自转
          • a. 概念: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 b. 方向:自西向东
          • c. 周期:恒星日(23h56min4s), 太阳日(24h)
          • d. 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 e.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地转偏向力
        1. 公转
          • a. 概念: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 b. 方向:自西向东
          • c.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
          • d.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 e. 地轴:倾斜且指向不变,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66°34′
          • f. 地理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 IV. 章节总结

    • A.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独特性。
    • B. 太阳系各成员的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 C. 生命存在条件的理解和重要性。
    • D. 宇宙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立春的相关知识,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