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高一地理核心知识体系

一、地球与地图

  • 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形状: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体的椭球体。
    • 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 地球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恒星日、太阳日
        •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 影响:
          • 昼夜更替
          • 地方时差异
          •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轨道:椭圆
        • 周期:回归年
        • 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影响:
          • 昼夜长短变化
          • 季节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 2. 地理坐标与地图

    • 经纬度系统: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相交于两极,长度相等。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 经度:
        • 0°经线(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 东西经的划分:东经0°—180°,西经0°—180°。
        • 地方时计算:每15°相差1小时。
      • 纬度:
        • 赤道:0°纬线。
        • 南北纬的划分:北纬0°—90°,南纬0°—90°。
        • 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 地图:
      • 地图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标。
      • 比例尺:
        • 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详细程度的关系。
      • 图例:表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 方向标:指示方向。
      • 地图的判读与应用: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 3. 地图的应用

    • 方向判读:指向标、经纬网。
    • 距离测量: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 地形判读:等高线、剖面图。
    • 位置确定:经纬度定位。
    • 要素识别:利用图例识别地理要素。

二、大气环境

  • 1. 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

    • 大气组成:
      •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 水汽和杂质:影响天气变化。
    • 大气垂直分层:
      • 对流层:
        • 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
        • 主要天气现象:云、雨、雾、雪。
      • 平流层:
        • 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紫外线。
      • 高层大气:
        • 稀薄,电离层。
  • 2. 大气运动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影响因素:气压差。
      • 方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 地转偏向力:
      • 影响因素:地球自转。
      •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摩擦力:
      • 影响因素:地表粗糙程度。
      • 方向:与风向相反。
    • 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常见风带与气压带:
      •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 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 季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大范围季节性风向改变。
      •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 局地环流:
      • 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 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 3. 天气系统

    • 锋面:
      •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推进。
        • 天气特征:降水、降温、大风。
      •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推进。
        • 天气特征:降水、气温升高。
      •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 气旋:
      • 低气压中心,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 天气特征:多阴雨天气。
    • 反气旋:
      • 高气压中心,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 天气特征:多晴朗天气。
  • 4.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 全球气候变暖:
      • 原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变化。
    • 酸雨:
      • 原因: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 影响:腐蚀建筑物、酸化土壤、破坏生态系统。
    • 臭氧层破坏:
      • 原因: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
      • 影响: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三、陆地环境

  • 1.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内力作用:
      • 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地震、火山。
      • 岩浆活动:侵入岩、喷出岩。
    • 外力作用:
      •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 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 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
      • 沉积作用: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沉积。
      • 固结成岩作用。
    • 地表形态的演变: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
      •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 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信息功能。
  •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地带性规律:
      •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经度地带性(非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地形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 非地带性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4. 主要的自然带

    • 热带雨林带:高温多雨,生物多样性丰富。
    • 热带草原带:干湿季明显,分布稀疏的树木。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四季分明,落叶阔叶林。
    • 温带草原带:降水少,草地广阔。
    • 温带荒漠带:极端干旱,植被稀少。
    • 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冷,针叶林。
    • 苔原带(寒带):寒冷,地表有永久冻土。

四、水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 1. 水循环

    • 水循环的类型:
      • 海陆间循环
      • 陆地内循环
      • 海上内循环
    • 水循环的意义:
      •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 调节全球气候
      • 塑造地表形态
      • 维持生态系统
  • 2. 水资源

    • 水资源的定义: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 水资源的分布:时空分布不均。
    • 水资源短缺:
      • 自然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 人为原因:过度开采,污染严重。
    • 水资源保护:
      • 节约用水
      • 保护水源地
      • 防治水污染
      • 跨流域调水
  • 3.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 经济可持续发展
      • 社会可持续发展
      • 环境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原则
      • 持续性原则
      • 共同性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控制人口增长
      • 合理利用资源
      • 保护环境
      • 发展清洁能源
      • 推行循环经济
      • 加强国际合作

这个思维导图试图涵盖高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并通过清晰的结构来展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思维导图大全集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