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思维导图》
一、史前时期: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 核心概念:
- 人类起源与演化
- 旧石器时代
- 原始人群
- 早期农业雏形
- 分支:
- (1)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 非洲起源说
- 不同人种的形成
- (2)旧石器时代:
- 概念:打制石器
- 生产方式:采集和渔猎
- 群体生活
- (3)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已知最早
-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用火,群居
-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审美观念,氏族雏形
- (1)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 延伸:
- 了解考古发现对研究史前史的重要性
- 比较不同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2. 原始农耕生活
- 核心概念:
- 新石器时代
- 原始农业
- 聚落
- 半坡遗址
- 河姆渡遗址
- 分支:
- (1)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 磨制石器
- 农业的产生
- 陶器的发明
- 定居生活
- (2)原始农业的兴起:
- 原因:人口增长,自然环境变化
- 主要作物:粟 (北方), 水稻 (南方)
- (3)代表性遗址:
- 半坡遗址:陕西西安,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骨耜
- (4)原始农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人口增加
- 聚落出现
- 社会分工
- (1)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 延伸:
- 比较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
- 探讨原始农业对文明产生的意义
3.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 核心概念:
- 炎黄联盟
- 人文始祖
- 禅让制
- 大禹治水
- 分支:
- (1)炎黄传说:
- 黄帝与炎帝:华夏族的始祖,阪泉之战
- 传说中的发明:宫室,衣裳,舟车,历法,医药
- (2)尧舜禹的禅让:
-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能之人
- 尧舜的品德:克己爱民,以身作则
- 禹的贡献:治水,为民服务
- (1)炎黄传说:
- 延伸:
- 如何看待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 分析禅让制的意义
- 思考大禹治水体现的精神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4. 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雏形
- 核心概念:
- 夏朝
- 王位世袭制
- 国家机器
- 二里头遗址
- 分支:
- (1)夏朝的建立:
-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约公元前2070年
- (2)国家的雏形:
-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出现军队,监狱,刑法等国家机器
- (3)夏朝的统治:
- 统治范围有限
-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宫殿,青铜器,反映夏朝的社会发展水平
- (4)夏朝的灭亡:
- 桀的暴政导致灭亡
- 约公元前1600年
- (1)夏朝的建立:
- 延伸:
- 理解国家产生的标志
- 探讨王位世袭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商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 核心概念:
- 商朝
- 青铜文明
- 甲骨文
- 司母戊鼎
- 盘庚迁殷
- 分支:
- (1)商朝的建立:
- 汤灭夏建立商朝
- 约公元前1600年
- (2)商朝的统治:
- 盘庚迁殷,稳定统治
- 设置官职,军队
- (3)青铜文明:
- 青铜器的用途:祭祀,战争
- 司母戊鼎:代表商朝青铜铸造的最高水平
- (4)甲骨文:
-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 记录商朝的社会生活
- 中国汉字的早期形式
- (5)商朝的灭亡:
- 纣王的暴政
- 牧野之战
- 约公元前1046年
- (1)商朝的建立:
- 延伸:
- 理解青铜文明的内涵
- 认识甲骨文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 思考历史的教训
6. 西周:等级森严的社会
- 核心概念:
- 西周
- 分封制
- 等级制度
- 礼乐制度
- 国人暴动
- 分支:
- (1)西周的建立:
-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 约公元前1046年
- (2)分封制:
- 目的:巩固统治
- 内容: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 影响:加强统治,诸侯权力逐渐增大
- (3)等级制度:
-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维护社会秩序
- (4)礼乐制度:
- 维护等级制度
- 规范社会行为
- (5)西周的灭亡:
- 周厉王的暴政引发国人暴动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 (1)西周的建立:
- 延伸:
- 理解分封制的作用和局限性
- 分析等级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 思考西周灭亡的原因
7. 东周:春秋战国的纷争
- 核心概念:
- 东周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诸侯争霸
- 百家争鸣
- 分支:
- (1)东周的建立:
- 周平王迁都洛邑
- 公元前770年
- (2)春秋时期:
- 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 尊王攘夷
- (3)战国时期:
- 七雄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秦
- 合纵连横
- (4)社会变革:
- 铁犁牛耕的推广
- 水利工程的兴建
- 井田制瓦解
- 封建制度确立
- (5)百家争鸣:
- 儒家:孔子,孟子
- 道家:老子,庄子
- 墨家:墨子
- 法家:韩非子
- 兵家:孙武
- (1)东周的建立:
- 延伸:
- 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的特点
- 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 探讨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 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和历史地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8.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核心概念:
- 秦朝
- 秦始皇
- 中央集权制度
- 郡县制
-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 长城
- 焚书坑儒
- 陈胜吴广起义
- 分支:
- (1)秦朝的建立: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公元前221年
-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皇帝制度:至高无上
- 三公九卿制度:分工明确
- 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3)巩固统一的措施:
-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 修筑驰道
-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 (4)秦朝的暴政:
- 焚书坑儒
- 严刑峻法
-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 (5)秦朝的灭亡:
- 陈胜吴广起义
- 秦二世而亡
- 公元前207年
- (1)秦朝的建立:
- 延伸:
-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分析秦朝暴政的原因和影响
- 思考秦朝速亡的教训
9. 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 核心概念:
- 汉朝
- 汉武帝
- 推恩令
- 盐铁专卖
- 独尊儒术
- 丝绸之路
- 张骞出使西域
- 分支:
- (1)西汉的建立:
- 刘邦建立西汉
- 公元前202年
- (2)休养生息:
- 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 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经济
- (3)汉武帝的统治:
- 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 盐铁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 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 抗击匈奴,维护边境安宁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4)丝绸之路:
- 沟通东西方贸易
- 促进文化交流
- (5)东汉的建立:
- 刘秀建立东汉
- 25年
- (6)东汉的统治:
- 光武中兴
- 外戚宦官专权
- (7)汉朝的灭亡:
- 黄巾起义
- 东汉灭亡
- 220年
- (1)西汉的建立:
- 延伸:
- 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 分析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局面的贡献
- 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 思考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