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思维导图》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1 物质的分类与聚集状态
- 1.1.1 物质的分类
- 纯净物
- 单质
- 金属单质 (如:Na, Mg, Al, Fe, Cu)
- 非金属单质 (如:H₂, O₂, N₂, Cl₂, C, Si, P)
- 化合物
- 氧化物 (如:CO₂, H₂O, Na₂O, Al₂O₃)
- 酸 (如:HCl, H₂SO₄, HNO₃)
- 碱 (如:NaOH, KOH, Ca(OH)₂)
- 盐 (如:NaCl, Na₂CO₃, CuSO₄)
- 单质
- 混合物
- 溶液 (如:盐水, 糖水, 碘酒)
- 胶体 (如:淀粉溶液, 蛋白质溶液, Fe(OH)₃胶体)
- 浊液 (如:泥水)
- 纯净物
- 1.1.2 物质的聚集状态
- 固态
- 液态
- 气态
-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1.2 物质的组成与表示
- 1.2.1 化学式
- 分子式 (如:H₂O, CO₂)
- 实验式 (最简式) (如:CH₂O)
- 结构式 (直观展示分子中原子连接方式) (如:H-O-H)
- 结构简式 (省略部分单键,强调官能团) (如:CH₃CH₂OH)
- 1.2.2 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之比较的比值
-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 1.2.3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mol
- 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 mol
- Avogadro常数(Nᴀ): 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²³ mol⁻¹
- n = m/M (质量/摩尔质量)
- n = N/Nᴀ (粒子数/Avogadro常数)
- n = V/Vₘ (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Vₘ≈22.4L/mol)
- n = cV (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体积)
1.3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 1.3.1 元素周期律
- 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 实质: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1.3.2 元素周期表
- 结构:周期,族
- 周期:横行,表示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先减小后增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 族: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 1.3.3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原子半径
- 电负性
-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 金属性:容易失去电子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 非金属性:容易得到电子的性质
1.4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 1.4.1 化学键
- 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电子转移形成
- 共价键: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共用电子对形成
- 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
-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之间
- 1.4.2 分子间作用力
- 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 氢键: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与其相连的氢原子之间,与另一个含有N、O、F原子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影响物理性质(熔沸点)
二、烃及其衍生物
2.1 烃
- 2.1.1 烷烃
- 通式:CₙH₂ₙ₊₂ (n≥1)
- 性质:饱和烃,易燃烧,发生取代反应(如与卤素单质反应)
- 2.1.2 烯烃
- 通式:CₙH₂ₙ (n≥2)
- 性质:不饱和烃,易燃烧,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 2.1.3 炔烃
- 通式:CₙH₂ₙ₋₂ (n≥2)
- 性质:不饱和烃,易燃烧,发生加成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 2.1.4 芳香烃
- 苯:C₆H₆
- 性质:易燃烧,发生取代反应(如硝化反应),加成反应(氢气),苯环难断裂。
- 苯:C₆H₆
2.2 烃的衍生物
- 2.2.1 卤代烃
- 通式:R-X (X为卤素原子)
- 性质: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
- 2.2.2 醇
- 通式:R-OH
- 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
- 2.2.3 酚
- 性质:弱酸性,与NaOH反应,与FeCl₃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2.2.4 醛
- 通式:R-CHO
- 性质: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₂悬浊液反应,还原性。
- 2.2.5 羧酸
- 通式:R-COOH
- 性质:酸性,发生酯化反应。
- 2.2.6 酯
- 通式:R-COO-R'
- 性质:水解反应。
2.3 重要有机反应
- 2.3.1 加成反应
- 2.3.2 取代反应
- 2.3.3 消去反应
- 2.3.4 酯化反应
- 2.3.5 水解反应
- 2.3.6 氧化反应
- 2.3.7 还原反应
- 2.3.8 加聚反应
- 2.3.9 缩聚反应
三、化学与生活
3.1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 3.1.1 糖类
- 单糖 (葡萄糖、果糖)
- 二糖 (蔗糖、麦芽糖)
- 多糖 (淀粉、纤维素)
- 3.1.2 油脂
- 甘油三酯
- 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
- 3.1.3 蛋白质
- 氨基酸
- 肽键
- 蛋白质的性质(水解,变性)
- 3.1.4 维生素
3.2 常见的合成材料
- 3.2.1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塑料 (PE, PVC, PET)
- 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 合成纤维 (涤纶, 锦纶)
- 3.2.2 性能与应用
- 强度
- 耐腐蚀性
- 绝缘性
3.3 环境保护
- 3.3.1 大气污染
- SO₂, NOₓ, PM2.5, CO
- 酸雨
- 温室效应
- 3.3.2 水污染
-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
- 富营养化
- 3.3.3 固体废物污染
- 白色污染
- 垃圾分类与处理
- 3.3.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化石燃料
- 新能源 (太阳能, 风能, 核能)
- 节能减排
四、重要实验
- 4.1 物质的检验与分离
- 离子的检验(Cl⁻, SO₄²⁻, Fe³⁺, NH₄⁺)
- 有机物的检验(烯烃、醇、醛、酚)
- 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结晶
- 4.2 实验设计与操作
- 气体的制备与收集(O₂, H₂, Cl₂, CO₂)
- 定量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安全意识
此思维导图框架旨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便于系统复习和理解。具体内容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