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一、史前时期与早期文明
1.1 史前时期
- 概念: 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
- 阶段:
-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生活、用火。
- 代表:元谋人、北京人。
- 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定居生活、陶器。
- 代表:仰韶文化(彩陶)、河姆渡文化(水稻)。
-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生活、用火。
-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 母系氏族社会 -> 父系氏族社会。
- 影响: 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文明的起源
- 共同特征:
- 位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
- 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 宗教信仰普遍存在。
-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古代埃及:
- 尼罗河流域。
- 金字塔、象形文字。
-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 古代两河流域:
-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城市国家。
- 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 古代印度:
- 印度河流域。
- 种姓制度。
- 佛教。
- 古代中国:
-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 夏朝:国家机器的雏形。
- 商朝:青铜文明、甲骨文。
- 西周:分封制、礼乐制度。
- 古代希腊:
- 海洋文明。
- 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军事寡头)。
- 哲学、文学、艺术的繁荣。
- 古代罗马:
- 从共和国到帝国。
- 罗马法。
- 基督教的兴起。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2.1 欧洲的封建社会
- 西欧封建社会:
- 形成:日耳曼人入侵,法兰克王国。
- 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
- 经济基础:庄园制度。
- 教会的影响:强大的精神力量。
- 拜占庭帝国:
- 东罗马帝国。
- 《查士丁尼法典》。
- 文化中心。
2.2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 日本:
- 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 幕府统治。
- 阿拉伯帝国:
- 伊斯兰教。
- 扩张:建立地跨亚非欧的帝国。
- 文化繁荣:《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2.3 中古时期的文化
- 建筑: 哥特式教堂、罗马式教堂。
- 大学: 兴起于欧洲,促进知识传播。
- 文学: 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
三、近代世界的开端
3.1 文艺复兴
-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教会的压制。
-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 影响: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3.2 新航路的开辟
- 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
- 过程:
-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达·伽马:到达印度。
- 麦哲伦:环球航行。
- 影响:
-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引发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3.3 宗教改革
- 背景: 天主教会的腐败。
- 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
- 核心思想: 因信称义。
- 影响: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
4.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背景: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过程:
- 长期议会的召开。
- 内战。
- 共和国成立。
-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光荣革命。
- 结果: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 意义: 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4.2 美国独立战争
- 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过程:
- 来克星顿枪声。
- 《独立宣言》的发表。
- 萨拉托加大捷。
- 约克镇战役。
- 结果: 赢得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 意义: 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4.3 法国大革命
- 背景: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过程:
- 三级会议的召开。
- 攻占巴士底狱。
- 《人权宣言》的发表。
- 雅各宾派专政。
- 结果: 建立共和国,但政局动荡。
-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通过政变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意义: 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4.4 资本主义的扩展
- 俄国1861年改革: 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美国内战: 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意大利统一: 通过统一战争,建立统一的意大利王国。
- 德意志统一: 通过王朝战争,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五、工业革命与近代科技
5.1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前提: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前提(资本积累)、技术积累。
- 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 重要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 影响:
-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5.2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 重要发明: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
- 影响:
-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 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5.3 近代科技的发展
- 物理学: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 生物学: 达尔文进化论。
六、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6.1 殖民扩张
-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原料、市场、资本)。
- 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
- 方式: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不平等条约。
6.2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 印度民族大起义: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 非洲人民的抗争: 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7.1 战争的爆发
- 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 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倒戈)。
- 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国。
7.2 战争的进程
-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 美国参战: 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 俄国退出战争: 国内发生革命。
7.3 战争的结果
- 德国战败。
- 签订《凡尔赛和约》,构建凡尔赛体系。
- 国际联盟的成立。
7.4 战争的影响
-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八、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1 十月革命
-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 过程:
- 二月革命。
- 《四月提纲》。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意义: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8.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 新经济政策: 恢复国民经济。
- 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
9.1 法西斯势力的兴起
- 德国: 纳粹党上台,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
- 意大利: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 日本: 军部法西斯专政。
9.2 战争的爆发
- 绥靖政策: 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势力的妥协退让。
-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 标志: 德国入侵波兰。
- 扩大: 德国入侵苏联。
- 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9.3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9.4 战争的胜利
- 重要战役: 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日本投降。
9.5 战争的影响
-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 联合国成立。
十、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0.1 两极格局的形成
- 美国: 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
- 苏联: 军事实力强大,与美国对抗。
-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 马歇尔计划: 经济上控制西欧。
- 北约: 美国控制下的军事同盟。
- 华约: 苏联控制下的军事同盟。
10.2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 -> 欧盟。
- 日本的崛起: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
- 不结盟运动: 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
10.3 冷战的结束
- 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崩溃。
- 多极化趋势加强。
十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1.1 全球化
- 原因: 科技进步、国际分工、市场经济。
- 表现: 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生产全球化。
- 影响: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加剧了贫富差距。
- 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11.3 中国的对外开放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一带一路”倡议。
十二、当代科技与文化
12.1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核心: 信息技术。
- 影响:
-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12.2 当代文化
- 多元化: 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 大众文化: 商业化、娱乐化。
- 艺术的创新: 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兴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