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思维导图

《24节气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24节气

I. 春季 (生发)

  • A. 立春 (2月3-5日)
    • 意义: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 气候特征:气温回升,但仍有寒意,乍暖还寒。
    • 农事活动:开始备耕,准备播种。
    • 养生:养肝,疏肝理气,饮食清淡,少酸增甘。
    • 物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 B. 雨水 (2月18-20日)
    • 意义:降雨开始增多。
    • 气候特征:降水增加,空气湿润。
    • 农事活动:灌溉,防治病虫害。
    • 养生:健脾祛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物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 C. 惊蛰 (3月5-7日)
    • 意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的昆虫。
    • 气候特征:气温升高,雷雨增多。
    • 农事活动:抓紧春耕,播种。
    • 养生:护肝,饮食清淡,可食用梨。
    • 物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 D. 春分 (3月20-22日)
    • 意义:昼夜平分,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 气候特征:气温适中,阳光明媚。
    • 农事活动:春耕正当时,忙碌的农忙季节。
    • 养生:阴阳平衡,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 物候: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 E. 清明 (4月4-6日)
    • 意义:气温升高,草木发芽,万物欣欣向荣。扫墓祭祖。
    • 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多雨。
    • 农事活动:春耕播种,茶树采摘。
    • 养生:调养脾胃,可适当食用野菜。
    • 物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 F. 谷雨 (4月19-21日)
    • 意义:降雨增多,利于谷物生长。
    • 气候特征:多雨,气温升高。
    • 农事活动:播种移苗,插秧。
    • 养生:祛湿,健脾,注意防晒。
    • 物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II. 夏季 (生长)

  • A. 立夏 (5月5-7日)
    • 意义:夏季开始,万物茂盛。
    • 气候特征:气温升高,降雨增多。
    • 农事活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 养生:养心,静心,饮食清淡,多喝水。
    • 物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 B. 小满 (5月20-22日)
    • 意义: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气候特征:气温持续升高,湿度增加。
    • 农事活动:小麦灌浆,水稻插秧。
    • 养生:清热解暑,注意饮食卫生。
    • 物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 C. 芒种 (6月5-7日)
    • 意义: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晚稻开始播种。
    • 气候特征:气温高,湿度大,梅雨季节。
    • 农事活动:收割小麦,播种水稻。
    • 养生:清热祛湿,注意防暑降温。
    • 物候: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 D. 夏至 (6月21-22日)
    • 意义: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 气候特征:气温最高,光照最强。
    • 农事活动:田间管理,防治旱涝。
    • 养生:清心火,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 物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 E. 小暑 (7月6-8日)
    • 意义:天气开始炎热,但未到极热。
    • 气候特征:高温,多雷雨。
    • 农事活动:田间管理,防旱防涝。
    • 养生:清热解暑,多喝水,注意防晒。
    • 物候: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 F. 大暑 (7月22-24日)
    • 意义: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 气候特征:高温高湿,闷热。
    • 农事活动:抗旱,防治病虫害。
    • 养生:防暑降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中暑。
    • 物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III. 秋季 (收敛)

  • A. 立秋 (8月7-9日)
    • 意义:秋季开始,但仍有“秋老虎”。
    • 气候特征:气温逐渐下降,但仍炎热。
    • 农事活动:中稻灌浆,棉花管理。
    • 养生:润肺,饮食清淡,可食用梨。
    • 物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 B. 处暑 (8月22-24日)
    • 意义:暑气开始消退。
    • 气候特征: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
    • 农事活动:棉花管理,秋收准备。
    • 养生:润肺,防止秋燥,多喝水。
    • 物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 C. 白露 (9月7-9日)
    • 意义:气温下降,露水凝结成白色。
    • 气候特征:凉爽干燥。
    • 农事活动:秋收,播种冬小麦。
    • 养生:润肺,滋阴,防止秋燥。
    • 物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 D. 秋分 (9月22-24日)
    • 意义:昼夜平分,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 气候特征:凉爽,温差大。
    • 农事活动:秋收,播种冬小麦。
    • 养生:阴阳平衡,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 物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 E. 寒露 (10月7-9日)
    • 意义:气温更低,露水更寒冷。
    • 气候特征:寒冷干燥。
    • 农事活动:秋收扫尾,准备过冬。
    • 养生:防寒保暖,滋阴润燥。
    • 物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 F. 霜降 (10月22-24日)
    • 意义:天气更冷,开始出现霜。
    • 气候特征:寒冷干燥。
    • 农事活动:收割晚稻,储存冬菜。
    • 养生:防寒保暖,滋补身体。
    • 物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IV. 冬季 (收藏)

  • A. 立冬 (11月7-8日)
    • 意义: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 气候特征:寒冷,降温。
    • 农事活动:储存粮食,修缮农具。
    • 养生:养肾,防寒保暖,滋补身体。
    • 物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 B. 小雪 (11月22-23日)
    • 意义: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
    • 气候特征:寒冷,干燥。
    • 农事活动:越冬作物管理,积肥。
    • 养生:防寒保暖,滋补身体。
    • 物候: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 C. 大雪 (12月6-8日)
    • 意义:降雪量增大。
    • 气候特征:寒冷,积雪。
    • 农事活动:田间管理,防冻保暖。
    • 养生:防寒保暖,滋补身体,适当运动。
    • 物候: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 D. 冬至 (12月21-23日)
    • 意义: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 气候特征:寒冷。
    • 农事活动:积肥,储存粮食。
    • 养生:养肾,防寒保暖,进补。
    • 物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 E. 小寒 (1月5-7日)
    • 意义:天气寒冷。
    • 气候特征:寒冷。
    • 农事活动:积肥,防冻。
    • 养生:防寒保暖,滋补身体,适当运动。
    • 物候: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 F. 大寒 (1月20-21日)
    • 意义: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 气候特征:严寒。
    • 农事活动:准备过年,积肥。
    • 养生:防寒保暖,滋补身体,减少外出。
    • 物候: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V. 补充信息

  • 节气与农事: 24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农事活动。
  • 节气与养生: 24节气也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顺应节气变化进行养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节气与文化: 24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 历法计算: 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与公历日期相对固定。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也存在差异。
  • 现代应用: 24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对现代生活也有借鉴价值,如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英雄雨来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