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营养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营养需求与代谢
一级分支:宏量营养素
二级分支:蛋白质
- 人类:
- 需求: 0.8 克/公斤体重/天 (一般成年人); 运动员和特殊人群需求更高。
- 来源: 动物性蛋白(肉、蛋、奶); 植物性蛋白(豆类、坚果、谷物)。需注意氨基酸完整性,特别是素食者。
- 功能: 细胞结构、酶、激素、免疫抗体合成。
- 过量: 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增加骨钙流失。
- 缺乏: 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 动物:
- 需求: 因物种、年龄、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而异。 肉食动物需求最高。
- 来源: 动物性来源(肉、鱼、内脏); 植物性来源(豆粕、油粕)。需注意原料的适口性与消化率。
- 功能: 相同于人类,但对某些动物,如猫,牛磺酸是必需氨基酸,需要额外补充。
- 过量: 氨中毒(尤其在反刍动物); 浪费饲料成本。
- 缺乏: 生长迟缓、繁殖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羽毛/毛发质量下降。
- 特定动物:
- 反刍动物 (牛、羊):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非蛋白氮转化为蛋白质。
- 猫: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牛磺酸。
- 犬: 氨基酸需求量较人类略高。
二级分支:碳水化合物
- 人类:
- 需求: 主要能量来源,推荐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的45-65%。
- 来源: 淀粉(米饭、面食、土豆); 糖类(水果、蜂蜜、甜食); 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
- 功能: 提供能量、促进肠道蠕动、提供某些维生素合成的底物。
- 过量: 肥胖、胰岛素抵抗、龋齿。
- 缺乏: 能量不足、酮症。
- 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 双糖(蔗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 动物:
- 需求: 因物种而异。肉食动物需求较低,草食动物需求较高。
- 来源: 谷物(玉米、小麦); 根茎类作物(马铃薯、甜菜); 青草、干草。
- 功能: 提供能量、维持肠道健康。
- 过量: 酸中毒(尤其在反刍动物); 肥胖。
- 缺乏: 能量不足、生长迟缓。
- 特定动物:
- 反刍动物: 依靠瘤胃微生物发酵纤维素产生能量。
- 猫: 消化碳水化合物能力相对较弱。
- 犬: 能较好地消化煮熟的碳水化合物。
二级分支:脂肪
- 人类:
- 需求: 提供能量、支持细胞膜结构、合成激素。推荐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的20-35%。
- 来源: 动物脂肪(肉类、乳制品); 植物油(橄榄油、大豆油、菜籽油); 坚果、鳄梨。
- 功能: 提供能量、运输脂溶性维生素、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
- 过量: 肥胖、心血管疾病。
- 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皮肤干燥。
- 分类: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关注 omega-3 和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
- 动物:
- 需求: 因物种、年龄、生理状态而异。
- 来源: 动物脂肪、植物油、油粕。
- 功能: 提供能量、运输脂溶性维生素、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改善饲料适口性。
- 过量: 肥胖、影响肉质。
- 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毛发/羽毛质量下降、繁殖力下降。
- 特定动物:
- 鱼类: 富含 omega-3 脂肪酸。
- 家禽: 对脂肪的利用率较高。
一级分支:微量营养素
二级分支:维生素
-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 C)。
- 人类 & 动物:
- 功能: 参与各种代谢过程,维持生理功能。
- 来源: 饮食、肠道微生物合成(部分)。
- 缺乏: 导致各种疾病,如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
- 过量: 可能产生毒性(尤其脂溶性维生素)。
- 不同物种差异: 不同物种对某些维生素的需求量不同。 例如,人类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而大多数动物可以自身合成。
二级分支:矿物质
- 分类: 主要矿物质(钙、磷、钾、钠、氯、镁、硫)和微量矿物质(铁、锌、铜、锰、碘、硒、钴)。
- 人类 & 动物:
- 功能: 构成骨骼、维持电解质平衡、参与酶活性。
- 来源: 饮食、饮水。
- 缺乏: 导致各种疾病,如贫血(铁缺乏)、骨质疏松(钙缺乏)、甲状腺肿大(碘缺乏)。
- 过量: 可能产生毒性。
- 不同物种差异: 不同物种对某些矿物质的需求量不同。例如,奶牛对钙的需求量很高。
一级分支:水
- 人类 & 动物:
- 需求: 维持体液平衡、运输营养物质、排除废物、调节体温。
- 来源: 饮水、食物。
- 缺乏: 脱水、影响生理功能。
- 过量: 水中毒(罕见)。
- 影响因素: 环境温度、活动量、生理状态。
- 不同物种差异: 不同物种的需水量不同。例如,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动物具有更强的节水能力。
一级分支:特殊营养需求
二级分支:不同生命阶段
- 人类 & 动物:
- 生长发育期: 需要更多的蛋白质、钙、磷等。
- 妊娠期 & 哺乳期: 需要更多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 老年期: 需要注意维持肌肉质量、骨骼健康,关注抗氧化营养素。
- 疾病状态: 需要根据疾病类型调整营养方案。
二级分支:不同生理状态
- 人类 & 动物:
- 运动: 需要更多的能量、蛋白质、电解质。
- 应激: 需要更多的能量、维生素C、维生素E。
- 环境应激: 需要根据环境条件调整营养方案。例如,在寒冷环境中需要更多的能量。
一级分支:营养评估
- 人类:
- 方法: 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
- 指标: 身高、体重、BMI、血液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
- 动物:
- 方法: 饲料分析、生长性能测定、血液/尿液分析、尸检。
- 指标: 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血液指标。
一级分支:营养调控与疾病预防
- 人类 & 动物:
- 目标: 维持健康、预防疾病。
- 策略: 合理搭配膳食/饲料、补充必需营养素、避免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
- 常见疾病: 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肿瘤。
一级分支:饲料/食物加工与营养
- 饲料加工 (动物):
- 目的: 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适口性、延长保存期。
- 方法: 粉碎、混合、制粒、膨化、青贮。
- 影响: 某些加工方法可能导致营养素损失。
- 食物加工 (人类):
- 目的: 改善口感、延长保存期、方便食用。
- 方法: 加热、冷冻、发酵、腌制、添加剂。
- 影响: 某些加工方法可能导致营养素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一级分支:肠道菌群与营养
- 人类 & 动物:
- 作用: 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
- 影响因素: 饮食、抗生素。
- 调控: 益生菌、益生元。
- 不同物种差异: 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