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思维导图》
一、动物界总览
1.1 定义
- 多细胞真核生物
- 异养型生物(摄取有机物)
- 具有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大多数)
- 胚胎发育复杂
1.2 分类
-
无脊椎动物
-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
- 特点:结构简单,无真正组织器官,具领细胞,滤食。
- 例子:海绵
-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
- 特点:辐射对称,具刺细胞,单口单肛,水螅型和水母型。
- 例子:水母、珊瑚、水螅、海葵
- 扁形动物门
- 特点: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具原肾。
- 例子:涡虫、血吸虫、绦虫
- 线形动物门
- 特点:两侧对称,体表有角质层,具假体腔,有口有肛。
- 例子:蛔虫、蛲虫、丝虫
- 环节动物门
- 特点:体节重复,具真体腔,刚毛。
- 例子:蚯蚓、水蛭、沙蚕
- 软体动物门
- 特点:身体柔软,具外套膜,通常有贝壳,足。
- 例子:蜗牛、蛤蜊、章鱼
- 节肢动物门
- 特点:身体分节,具外骨骼,附肢分节。
- 主要纲:
- 昆虫纲:最多样,三对足,通常有翅。例子:蝴蝶、蜜蜂、蚂蚁
- 甲壳纲:水生,具两对触角,多对足。例子:虾、蟹
- 蛛形纲:四对足,无触角。例子:蜘蛛、蝎子
- 多足纲:多对足。例子:蜈蚣、马陆
- 棘皮动物门
- 特点:海洋生活,具水管系统,五辐射对称(成体),幼体两侧对称。
- 例子:海星、海胆、海参
-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
-
脊椎动物
- 鱼纲
- 特点:水生,用鳃呼吸,鳍游泳,体表覆鳞片。
- 软骨鱼类:软骨骨骼,无鳔。例子:鲨鱼、鳐鱼
- 硬骨鱼类:硬骨骨骼,通常有鳔。例子:鲤鱼、鲫鱼
- 两栖纲
- 特点:幼体水生,成体水陆两栖,变温动物,皮肤裸露。
- 例子:青蛙、蟾蜍、蝾螈
- 爬行纲
- 特点:体表覆鳞片或角质板,卵生,变温动物。
- 例子:蛇、蜥蜴、鳄鱼、乌龟
- 鸟纲
- 特点: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恒温动物,卵生。
- 飞行鸟类:骨骼轻巧,胸肌发达。例子:麻雀、老鹰
- 不会飞的鸟类:腿部发达。例子:鸵鸟、企鹅
- 哺乳纲
- 特点:胎生,哺乳,体表覆毛,恒温动物。
- 主要类群:
- 单孔类:卵生,无乳头。例子:鸭嘴兽、针鼹
- 有袋类:胎生,幼兽在育儿袋中发育。例子:袋鼠、考拉
- 真兽类(胎盘类):胎生,胎儿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获得营养。例子:人类、猫、狗、牛、羊、鲸鱼、蝙蝠
- 鱼纲
二、动物生理
2.1 营养
- 摄食方式:
- 滤食:海绵、某些环节动物
- 吞噬:变形虫
- 吸食:蚊子、水蛭
- 刮食:蜗牛
- 捕食:老虎、狼
- 消化系统:
- 细胞内消化:海绵、原生动物
- 细胞外消化:大多数动物
- 消化道:
- 单向消化道:大多数动物
- 盲囊式消化道: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2 呼吸
- 呼吸器官:
- 体表呼吸: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蚯蚓
- 鳃:鱼类、甲壳动物
- 气管:昆虫
- 肺:陆生脊椎动物
- 肺和皮肤:两栖动物
- 气体交换:
- 通过扩散作用完成
2.3 循环
- 循环系统:
- 无循环系统:海绵、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 开放式循环系统:昆虫、软体动物(部分)
- 闭合式循环系统:环节动物、头足类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 心脏结构:
- 鱼类:一心房一心室
- 两栖类:两心房一心室
- 爬行类:两心房一心室(鳄鱼例外,接近四腔)
- 鸟类和哺乳类:两心房两心室
2.4 排泄
- 排泄器官:
- 原肾:扁形动物
- 后肾: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
- 马氏管:昆虫、蜘蛛
- 肾脏:脊椎动物
- 排泄物:
- 氨:水生动物
- 尿素:哺乳动物、两栖动物
- 尿酸:鸟类、爬行类、昆虫
2.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神经系统:
- 神经网状:腔肠动物
- 梯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
- 神经索: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 管状神经系统:脊椎动物
- 感觉器官:
- 眼:复眼(昆虫)、单眼(脊椎动物)
- 触角:昆虫、甲壳动物
- 侧线:鱼类
- 耳:脊椎动物
- 嗅觉:大多数动物
- 味觉:大多数动物
2.6 生殖
- 无性生殖:
- 出芽生殖:水螅
- 断裂生殖:海星、涡虫
- 分裂生殖:原生动物
- 有性生殖:
- 体内受精:陆生动物
- 体外受精:水生动物
- 发育方式:
- 直接发育:有些昆虫、哺乳动物
- 间接发育:大多数昆虫、两栖动物
三、动物行为
3.1 先天性行为
- 定义:遗传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
- 例子:蜘蛛结网、雏鸟乞食、蜜蜂跳舞
3.2 学习行为
- 定义: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 类型:
- 习惯化:对重复刺激失去反应。
- 印刻:发生在特定时期,永久性学习。
- 条件反射:将两种刺激联系起来。
- 尝试与错误:通过反复尝试找到正确行为。
- 顿悟:突然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3.3 社会行为
- 定义: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类型:
- 合作行为:共同完成任务。
- 等级行为:确定群体中的地位。
- 领域行为:保护资源或领地。
- 利他行为:牺牲自己帮助他人。
四、动物与环境
4.1 适应性
- 形态适应:体色、外形
- 生理适应:耐旱、耐寒
- 行为适应:迁徙、冬眠
4.2 生态关系
- 捕食: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
- 竞争:争夺相同资源。
- 寄生: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获取利益,使后者受害。
- 互利共生:两个物种相互受益。
- 共栖:一个物种受益,另一个物种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4.3 动物保护
- 栖息地丧失:森林砍伐、城市扩张
- 过度捕猎:非法贸易
- 环境污染:农药、工业废弃物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本地生态系统
- 保护措施:建立保护区、立法保护、人工繁育、提高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