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物圈的思维导图七年级》
一、生物的特征
- 生命现象:
- 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结构复杂化。
- 生殖:产生新个体,延续种族。
- 遗传和变异:传递相似特征,产生差异。
-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利避害。
- 新陈代谢: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呼吸作用。
- 运动:植物表现不明显,动物明显。
- 适应环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方式适应环境。
-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 是否具有生命现象。
二、生物的生存环境
-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组成:
- 生物部分:所有生物。
-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 环境因素:
- 概念:影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因素。
- 分类:
-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阳光: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影响植物分布。
- 空气:呼吸作用的必需成分,影响动物分布。
- 水:生命之源,影响生物生长发育。
- 温度:影响生物代谢活动,影响生物分布。
- 土壤:植物生长的基础,影响植物分布。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种内关系:
- 合作:共同获取食物,共同抵抗敌害。
- 竞争:争夺资源,空间等。
- 种间关系:
-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 竞争:争夺资源,空间等。
-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
-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 种内关系:
- 适应性:
- 生物适应环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方式适应环境。
- 适应的相对性:适应是相对的,超出生物忍受范围则不能生存。
- 不同生物的适应性表现: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减少水分蒸发。
- 鱼的鳍:适应水中生活。
- 北极熊的厚皮下脂肪:适应寒冷环境。
三、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 组成: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
-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书写规则: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络。
-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生态系统的种类:
-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 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植物以草本为主。
- 湿地生态系统:水陆交界处,生物多样性高。
- 海洋生态系统:广阔的海洋,生物种类丰富。
-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等。
- 农田生态系统: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
-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概念:生态系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 影响因素:
- 生物种类: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稳定性越高。
- 环境条件:环境变化越大,稳定性越低。
- 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
- 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生命形式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重要性:
-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
- 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
- 科学价值:提供科学研究的素材。
- 文化价值:提供文化艺术的灵感。
-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 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城市扩张等。
- 过度开发: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
- 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
-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缺乏天敌,过度繁殖,威胁本地物种。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
- 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基因库等,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 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 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调查方法
-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明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 制定调查方案:
- 调查时间、地点、路线。
- 调查方法:观察、记录、访问、查阅资料等。
- 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 安全注意事项。
- 实施调查:
- 按照计划进行调查。
- 认真观察、记录。
- 收集资料。
- 整理和分析数据: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撰写调查报告:
- 描述调查过程和结果。
- 提出建议。
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
-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 公式:二氧化碳 + 水 (光能,叶绿体) → 有机物(储存能量) + 氧气
- 意义:
- 提供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
-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 呼吸作用:
- 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 公式: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 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 相互依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能量。
-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七、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
- 人类活动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上为七年级生物与生物圈的主要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