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思维导图

《七年级生物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 定义: 具有生命现象的个体
  • 基本特征:
    •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 植物:光合作用(自养)
      • 动物:摄食(异养)
    • 能进行呼吸:
      •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排泄途径:呼吸、汗液、尿液等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敏感性、应激性
    • 能生长和繁殖:
      • 个体增大和数量增多
    • 能遗传和变异:
      •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
      • 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的生活需要环境:
    • 提供生存空间
    • 提供营养物质
    • 提供能量
  • 环境的类型:
    • 生物因素:
      •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 非生物因素:
      • 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生物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
    • 适应方式:形态结构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 例如: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可吸收深层水分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的活动会影响环境
    • 例如:蚯蚓松土,改良土壤

3. 生态系统

  • 定义: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 组成:
    • 非生物部分:
      •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生物部分:
      • 生产者: 植物(自养生物,光合作用)
      • 消费者: 动物(异养生物,摄食)
      • 分解者: 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无机盐)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
    • 淡水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调节能力有限,超过限度会崩溃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流动: 沿食物链/网流动,逐级递减
  • 生物富集: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危害健康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组织: 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 保护组织
    • 营养组织
    • 输导组织
    • 分生组织
    • 机械组织
  •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
    •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 植物体: 由不同的器官构成

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组织: 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 上皮组织
    • 肌肉组织
    • 神经组织
    • 结缔组织
  •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
  • 系统: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而成
    •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 泌尿系统
    • 运动系统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生殖系统
  • 动物体: 由不同的系统构成

3. 细胞的微观世界

  • 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 细胞内物质,进行生命活动
      • 细胞器: 细胞质内的各种结构,如:
        • 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能量转换
        • 叶绿体(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 液泡:储存物质,维持细胞形态
        •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
    • 细胞核: 遗传物质的载体,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 细胞分裂: 细胞数量增多
    • 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增大
    • 细胞分化: 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三、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 植物的生殖

  •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 扦插
    • 嫁接
    • 压条
    • 组织培养
  •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 花粉的传播(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子房发育成果实
      • 胚珠发育成种子

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无性生殖:
    • 断裂生殖
    • 出芽生殖
  • 有性生殖:
    •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 胚胎发育
      • 卵生: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
      • 胎生:哺乳类
  • 变态发育:
    •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蝴蝶、蜜蜂、苍蝇)
    • 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蝗虫、蟋蟀、蜻蜓)

3. 遗传与变异

  • 遗传: 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 变异: 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 基因: 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 染色体: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
  • DNA: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遗传信息的载体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显性性状
    • 隐性性状
  • 变异的来源:
    • 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 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1.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种类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生物
  • 基因多样性: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
  •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物进化的证据

  • 化石: 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 比较解剖学: 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结构
  • 胚胎学: 比较不同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 分子生物学: 比较不同生物的DNA、蛋白质等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 进化的总体趋势:
    • 从简单到复杂
    • 从低等到高等
    • 从水生到陆生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 直立行走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五、人的由来

  • 人类起源于古猿:
    •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 人类进化的历程:
    • 南方古猿
    • 能人
    • 直立人
    • 智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人类进化的特点:
    • 脑容量增大
    • 制造工具的能力增强
    • 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 人与动物的区别:
    • 人具有复杂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 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 人能够有意识地改造环境

注: 以上思维导图涵盖了七年级生物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闪闪的红星人物关系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