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
1.1. 元谋人
- 时间: 约170万年前
- 地点: 云南元谋
- 发现意义: 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2. 北京人
- 时间: 约70万-20万年前
- 地点: 北京周口店
- 体貌特征: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但姿势不完全,头部仍然前倾
- 生活技能:
1.3. 山顶洞人
- 时间: 约3万年前
- 地点: 北京周口店
- 体貌特征: 已经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 生活技能:
- 掌握磨制石器技术
-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 会缝制衣服
- 有埋葬习俗
- 社会组织: 氏族公社
1.4. 早期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 展示了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强大能力
2. 原始农耕生活
2.1. 河姆渡遗址
- 时间: 约7000年前
- 地点: 浙江余姚
- 农作物: 稻谷
- 生活特征:
- 建造干栏式房屋
-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 会制作陶器
2.2. 半坡遗址
- 时间: 约6000年前
- 地点: 陕西西安
- 农作物: 粟
- 生活特征:
-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使用磨制石器
- 制作彩陶
- 饲养家畜
2.3. 原始农业的发展
- 意义:
- 为古代文明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 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工
3. 传说中的始祖
3.1. 黄帝
3.2. 炎帝
3.3. 尧舜禹的禅让
- 禅让制: 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 舜: 谦让恭敬,任人唯贤
- 禹: 治理洪水,功绩卓著
3.4. 历史与传说的关系
- 传说带有虚构成分,不能完全作为信史
- 传说也反映了历史的影子,是历史的一种补充和印证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1. 夏朝的建立
-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 建立者: 禹
- 标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2. “家天下”的开始
- 继承制度的改变: 从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
- 标志事件: 禹传位于其子启
- “家天下”的含义: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1.3. 夏朝的统治
1.4. 夏朝的灭亡
-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 原因: 桀的暴政,失去民心
2. 商朝
2.1. 商朝的建立
-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 建立者: 汤
- 灭亡夏朝的战役: 鸣条之战
2.2. 商朝的统治
2.3. 商朝的灭亡
3. 西周
3.1. 西周的建立
- 时间: 约公元前1046年
- 建立者: 周武王
- 灭商朝的战役: 牧野之战
3.2. 分封制
- 目的: 巩固统治
- 内容:
- 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统治权
- 诸侯要向周王进贡,服从周王调兵
- 作用:
3.3. 西周的等级制度
- 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等级森严,维护统治秩序
3.4. 西周的灭亡
- 时间: 公元前771年
- 原因: 厉王暴政,国人暴动,幽王烽火戏诸侯
4. 灿烂的青铜文明
4.1. 青铜器的发展
4.2. 甲骨文
- 含义: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 内容: 记录商朝的社会生活
- 意义:
-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是中国汉字的源头
5. 动荡的春秋时期
5.1. 春秋时期的特点
-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经济: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
5.2. 春秋五霸
-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争霸的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5.3. 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