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思维导图
《高二政治思维导图》
一、经济生活
1. 市场经济
1.1. 市场配置资源
1.1.1. 含义:
- 通过供求、价格等机制,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领域。
1.1.2. 优点:
1.1.3. 局限性:
-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 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 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1. 基本特征: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2.2. 公有制为主体: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挥主导作用。
-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2.3. 宏观调控:
- 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2. 企业与经营
2.1. 公司的组织形式
2.1.1. 公司制企业:
- 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分为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承担有限责任。
2.1.2.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市场调查、分析竞争对手、确定目标市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信任。
2.2. 劳动与就业
2.2.1. 就业的意义:
2.2.2. 影响就业的因素:
2.2.3. 如何促进就业:
3. 收入与分配
3.1.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3.2. 我国的分配制度
3.2.1. 按劳分配:
3.2.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3. 再分配
- 概念: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4. 消费
4.1. 影响消费的因素
4.1.1. 主要因素:
4.1.2. 其他因素: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4.2. 消费类型
4.2.1. 按消费目的分:
- 生存消费: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 发展消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个人发展。
- 享受消费:满足精神需求。
4.2.2. 按消费对象分:
4.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政治生活
1. 国家
1.1. 国家的职能
1.1.1. 对内职能:
1.1.2. 对外职能:
1.2. 我国的国家性质
1.3.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2.2.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3.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4. 人民代表
3. 中国共产党
3.1.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3.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3.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4. 民主参与
4.1.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2. 民主决策
4.3. 民主管理
-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
4.4. 民主监督
-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信访举报、舆论监督等。
三、文化生活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1.1. 文化传承
1.1.1. 文化传承的含义
1.1.2. 文化传承的方式
1.2. 文化创新
1.2.1. 文化创新的含义
1.2.2. 文化创新的意义
- 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2.3. 文化创新的源泉
2.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2.1. 文化多样性
2.1.1.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2.1.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 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 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2.2. 文化交流
2.2.1. 文化交流的意义
-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2.2. 文化交流的原则
3.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3.1.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3.3.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生活与哲学
1. 认识论
1.1. 实践与认识
1.1.1. 实践的含义
1.1.2. 实践的特点
1.1.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2. 真理
1.2.1. 真理的含义
1.2.2. 真理的特点
1.2.3. 检验真理的标准
2. 唯物辩证法
2.1. 联系的观点
2.1.1. 联系的普遍性
2.1.2. 联系的客观性
2.1.3. 联系的多样性
2.2. 发展的观点
2.2.1. 发展的含义
2.2.2. 发展的实质
2.2.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3. 矛盾的观点
2.3.1. 矛盾的含义
2.3.2. 矛盾的普遍性
2.3.3. 矛盾的特殊性
-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 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不相同。
2.3.4.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3. 价值观
3.1. 价值观的含义
3.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3.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