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一、声音
-
1.1 认识声音
- 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通过介质传播,能被人耳感知。
-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 固态声源:鼓、琴弦、音叉。
- 液态声源:水中的扬声器、水滴。
- 气态声源:人的声带、风声。
- 声音的传播:
-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 真空不能传声。
-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 传播方向:向四周扩散。
-
1.2 声音的强弱
- 响度:声音的大小。
- 影响因素:振幅、距离。
-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 单位:分贝(dB)。
- 测量工具:声级计。
- 保护听力:
- 远离噪声源。
- 佩戴防护耳塞。
- 控制音量。
- 响度:声音的大小。
-
1.3 声音的高低
- 音调:声音的尖锐程度。
- 影响因素:振动频率。
-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单位:赫兹(Hz)。
- 声音的种类:
-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 应用:乐器、医学诊断。
- 音调:声音的尖锐程度。
-
1.4 控制声音
- 产生噪声的原因:无规则的振动。
- 噪声的危害:影响听力、睡眠、心情。
- 控制噪声的方法:
- 在声源处减弱:降低音量、使用消声器。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 在人耳处减弱:佩戴耳塞。
- 利用声音:
- 声呐:探测水下目标。
- 超声波清洗:清洗精密仪器。
- 医学成像:B超。
二、水
-
2.1 水的来源
- 自然界的水:
- 降水:雨、雪、冰雹。
- 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
- 地下水:泉水、井水。
- 水的循环:
- 蒸发:液态水变成气态水。
- 凝结:气态水变成液态水。
- 降水:气态水以雨、雪等形式降落。
- 水的重要性:生命之源、工业生产、农业灌溉。
- 自然界的水:
-
2.2 水的变化
- 水的形态:
- 固态:冰、雪、霜。
- 液态:水。
- 气态:水蒸气。
- 水的变化过程:
- 融化:固态变液态。
- 凝固:液态变固态。
- 蒸发:液态变气态。
- 沸腾:液态剧烈汽化。
- 凝结:气态变液态。
- 升华:固态直接变气态。
- 凝华:气态直接变固态。
- 影响蒸发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 水的形态:
-
2.3 水的溶解
- 溶解: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为水)。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 影响溶解的因素:温度、搅拌。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未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2.4 水的净化
-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 取水:从河流、湖泊取水。
- 沉淀:除去水中较大的杂质。
- 过滤:除去水中较小的悬浮物。
- 消毒:用氯气或紫外线杀死细菌。
- 家庭净水的方法:
- 沉淀:静置,让杂质沉淀。
- 过滤:用纱布、活性炭过滤。
- 煮沸:杀死细菌。
- 节约用水:
- 一水多用。
- 使用节水器具。
- 防止水污染。
-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三、运动和力
-
3.1 认识运动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 运动的描述:
-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
- 方向:物体运动的指向。
- 运动的种类:
-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运动。
- 匀速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
3.2 力的作用
-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形状。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
3.3 力的种类
-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方向:竖直向下。
-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 例子:弹簧的拉力、压力。
-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3.4 生活中的力
- 增大摩擦的方法:
-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增大压力。
- 减小摩擦的方法:
- 使接触面光滑。
- 减小压力。
-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 使用润滑剂。
-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则相加,方向相反则相减。
- 增大摩擦的方法:
四、热
-
4.1 认识温度
-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 常用温度计:液体温度计、金属温度计。
-
4.2 热传递
-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热传递的方式:
- 传导:固体。
- 对流:液体、气体。
- 辐射:不需要介质。
- 热的良导体:金属。
- 热的不良导体:木材、塑料、玻璃。
-
4.3 热的应用
- 利用热胀冷缩:
- 热气球。
- 双金属片。
- 保温与隔热:
- 保温瓶。
- 房屋的保温层。
- 利用热能:
- 发动机。
- 热水器。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利用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