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第二章思维导图
# 《呼兰河传第二章思维导图》
## 中心主题:呼兰河城人民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 (第二章)
### I. 衣食住行:物质匮乏与习惯性忍耐
* **A. 衣着简陋:**
* 1. 补丁叠补丁,衣服颜色黯淡。
* 2. 款式陈旧,不讲究美观,只求蔽体保暖。
* 3. 棉絮外露,显示出生活的困窘。
* **B. 食物粗糙:**
* 1. 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玉米、高粱。
* 2. 蔬菜种类单一,多为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
* 3. 肉食匮乏,只有在特定节日或重要场合才能吃到。
* 4. 饮食习惯不讲究卫生,生水、不洁食物常见。
* **C. 住房简陋:**
* 1. 房屋多为土坯房,冬冷夏热。
* 2. 窗户小而少,采光不足。
* 3. 房屋结构简陋,易漏雨漏风。
* 4. 居住环境拥挤,缺乏隐私。
* **D. 出行方式原始:**
* 1. 主要依靠步行、马车或驴车。
* 2. 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 3. 长途旅行耗时耗力。
### II. 精神娱乐:愚昧迷信与残酷麻木
* **A. 愚昧迷信:**
* 1. 信奉鬼神,遇到疾病或灾祸时求神拜佛。
* 2. 各种迷信习俗盛行,如跳大神、驱邪等。
* 3. 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将其归咎于鬼神作祟。
* 4. 对算命、看相等活动深信不疑。
* **B. 残酷娱乐:**
* 1. 围观虐待儿童、弱者。
* 2. 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缺乏同情心。
* 3. 对生命的漠视,随意宰杀动物。
* 4. 语言粗俗,充满侮辱和谩骂。
* **C. 麻木不仁:**
* 1. 对社会 injustices 视而不见,逆来顺受。
* 2. 缺乏反抗精神,甘于现状。
* 3. 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固步自封。
* 4. 情感表达方式简单粗暴,缺乏细腻的情感体验。
### III. 社会关系:封闭保守与人情淡漠
* **A. 封闭保守:**
* 1. 对外来文化排斥,固守传统习俗。
* 2. 社会流动性差,阶级固化严重。
* 3. 信息闭塞,对外界了解甚少。
* 4. 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 **B. 人情淡漠:**
* 1. 邻里关系疏远,缺乏互助互爱。
* 2. 利益至上,人情冷暖。
* 3. 对他人不幸漠不关心,袖手旁观。
* 4. 虚情假意,缺乏真诚的交流。
* **C. 宗族势力:**
* 1. 宗族内部互相庇护,形成利益集团。
* 2. 宗族观念强烈,维护宗族利益。
* 3. 宗族内部等级分明,长辈拥有绝对权威。
* 4. 宗族活动频繁,增强宗族凝聚力。
### IV. 教育与认知:缺乏教育与思维局限
* **A. 教育缺失:**
* 1. 学校教育普及率低,大多数人未接受正规教育。
* 2. 教育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生活。
* 3. 教师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单一。
* 4. 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缺乏教育意识。
* **B. 思维局限:**
* 1.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容易轻信谣言。
* 2. 认知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理解片面。
* 3.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随波逐流。
* 4. 视野狭窄,对世界的认识局限于呼兰河城。
### V. 特色事件:展现麻木与愚昧的缩影
* **A. 烫婆子的故事:**
* 1. 封建迷信导致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 2. 对生命的漠视,缺乏科学的治疗方法。
* 3. 体现了愚昧对人性的扭曲。
* **B. 团圆媳妇:**
* 1. 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
* 2. 封建礼教的残酷性。
* 3. 社会对弱者的麻木和冷漠。
* **C. 其他事件(可根据具体内容补充):**
* 1. 体现呼兰河城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2. 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和 injustice。
### VI. 作者情感:同情与批判
* **A. 同情:**
* 1. 对呼兰河城人民的遭遇深感同情。
* 2. 理解他们生活在困境中的无奈。
* 3. 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
* **B. 批判:**
* 1.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愚昧的批判。
* 2. 对麻木不仁的社会风气的批判。
* 3. 对 injustices 的批判。
* **C. 无奈:**
* 1. 对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 2. 对未来的担忧。
### VII. 总结:
* 呼兰河城人民的生活状态是贫困、愚昧、麻木的。
* 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封闭、保守、缺乏希望的。
* 第二章是呼兰河城社会图景的生动写照,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悲哀。
* 作者通过描写呼兰河城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画一张关于春节的思维导图简易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