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思维导图图片
《绿山墙的安妮思维导图图片》
一、核心人物:安妮·雪莉
1.1 外貌特征
- 红头发:安妮最敏感的话题,也是她独特的标志。
- 最初的厌恶:安妮对自己红头发的强烈不满和自卑。
- 逐渐接受:在马修和玛丽拉的爱以及身边人的鼓励下,逐渐接受自己的特点。
- 瘦弱的身材:体现了安妮童年的艰苦生活。
- 灰绿色的眼睛:被形容为充满活力和想象力。
- 雀斑:另一个让安妮烦恼的外貌特征。
1.2 性格特点
- 丰富的想象力:安妮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将世界想象成充满奇迹的地方。
- 为事物命名:赋予花草树木等事物诗意的名字,例如白路、迷人的卡特琳娜。
- 虚构故事:创造各种各样的故事,并沉浸其中。
- 口若悬河:安妮非常健谈,常常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使用华丽的词藻:喜欢用一些复杂而优美的词语,显得有些夸张。
- 容易激动:情绪波动较大,开心时手舞足蹈,悲伤时嚎啕大哭。
- 热情善良:安妮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朋友真诚。
- 帮助戴安娜:在戴安娜生病时细心照顾她。
- 关心马修和玛丽拉: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并努力让他们开心。
- 渴望爱与归属感:因为童年经历,安妮非常渴望被爱和被接纳。
- 勤奋好学:尽管有过一些淘气行为,但安妮本质上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 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证明了她的学习能力和努力。
- 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体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1.3 人物关系
- 马修·卡斯伯特:安妮的养父,给予了安妮默默的关爱和支持。
- 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但对安妮的爱却深沉而真挚。
- 理解安妮的想象力:包容安妮的各种行为,是安妮的精神支柱。
- 玛丽拉·卡斯伯特:安妮的养母,最初对安妮比较严格,但内心充满爱。
- 严厉的教育方式:注重规矩和礼仪,希望安妮成为一个淑女。
- 逐渐被安妮的真诚打动:慢慢地接受并爱上了安妮。
- 戴安娜·巴里:安妮最好的朋友,也是她“灵魂伴侣”。
- 分享彼此的秘密:安妮和戴安娜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和鼓励。
- 忠诚的友谊:即使遇到困难,她们的友谊也从未改变。
- 吉尔伯特·布莱斯:安妮的同学,也是竞争对手和未来的爱人。
- 最初的冲突:吉尔伯特捉弄安妮的红头发,导致安妮对他产生敌意。
- 互相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和品格。
二、主要情节
2.1 抵达绿山墙
- 阴差阳错的相遇:马修和玛丽拉原本打算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农活,结果却等来了安妮。
- 安妮对绿山墙的憧憬:安妮被绿山墙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并充满了期待。
- 玛丽拉的犹豫:玛丽拉对是否留下安妮感到犹豫不决,但最终被安妮的真诚所打动。
2.2 在埃文利的成长
- 学习生活:安妮在学校努力学习,并结交了许多朋友。
- 淘气事件:安妮因为想象力丰富和粗心大意,闹出了一些笑话。
- 紫水晶胸针事件:不小心弄丢了玛丽拉的胸针,被误认为是小偷。
- 染发事件:为了让自己的头发变成黑色,错误地使用了染发剂。
- 友谊的建立:安妮与戴安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与吉尔伯特的竞争:安妮和吉尔伯特在学习上互相竞争,共同进步。
2.3 马修的去世
- 马修的疾病:马修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 安妮的悲痛:马修的去世对安妮打击很大,她失去了最爱她的人。
- 安妮的决定:为了照顾玛丽拉,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绿山墙。
2.4 成为教师
- 获得教师资格:安妮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教师资格。
- 在埃文利小学任教:安妮回到埃文利小学任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吉尔伯特的牺牲:吉尔伯特为了安妮,放弃了埃文利小学的教职,让给了安妮。
三、主题思想
3.1 爱与归属感
- 安妮对爱的渴望: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安妮不断寻找和渴望爱与归属感的过程。
- 绿山墙的温暖:马修和玛丽拉给予了安妮无私的爱,让她找到了真正的家。
- 友谊的力量:戴安娜的友谊让安妮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
3.2 想象力与梦想
- 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力是安妮的源泉,让她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乐观的态度。
- 追逐梦想:安妮通过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
3.3 自我成长与接受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安妮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红头发和雀斑,并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 成长与蜕变:安妮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
四、绿山墙的象征意义
4.1 家的象征
- 安妮真正的家:绿山墙是安妮的家,也是她心灵的港湾。
- 爱的寄托:绿山墙承载着马修和玛丽拉对安妮的爱。
4.2 希望的象征
- 安妮的未来:绿山墙代表着安妮的未来和希望。
- 新的开始:安妮在绿山墙开始了新的生活,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