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的量思维导图》
一、核心概念:物质的量 (n)
1. 定义:
-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
- 符号:n
- 单位:摩尔 (mol)
2. 微粒:
- 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原子团等。
- 必须指明微粒种类。 例如:1 mol O, 1 mol O₂, 1 mol O³⁻
3.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
- 阿伏伽德罗常数 (Nᴀ): 0.012 kg ¹²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 6.02 × 10²³ mol⁻¹
- 公式: n = N / Nᴀ
- n:物质的量 (mol)
- N:微粒数
- Nᴀ:阿伏伽德罗常数
二、派生概念及公式
1. 摩尔质量 (M)
-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 单位:g/mol
- 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公式:n = m / M
- n:物质的量 (mol)
- m:质量 (g)
- M:摩尔质量 (g/mol)
2. 气体摩尔体积 (Vm)
-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 标准状况: 0℃ (273.15K) 和 101 kPa。
- 近似数值:标准状况下,Vm ≈ 22.4 L/mol
- 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 公式:n = V / Vm
- n:物质的量 (mol)
- V:气体体积 (L)
- Vm:气体摩尔体积 (L/mol)
- 适用条件:气体,强调“标准状况下”或给出具体状况。
3. 物质的量浓度 (c)
-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 单位:mol/L 或 mol/dm³
- 公式:c = n / V
- c: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n: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
- V:溶液的体积 (L)
- 稀释定律: c₁V₁ = c₂V₂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 混合后浓度计算: c = (n₁ + n₂) / (V₁ + V₂)
三、公式的应用
1. 基本计算:
- 已知 m 求 n: n = m / M
- 已知 n 求 m: m = n × M
- 已知 N 求 n: n = N / Nᴀ
- 已知 n 求 N: N = n × Nᴀ
- 已知 V(气体)求 n: n = V / Vm
- 已知 n 求 V(气体): V = n × Vm
- 已知 c 和 V(溶液)求 n: n = c × V
- 已知 n 和 V(溶液)求 c: c = n / V
2. 混合物计算:
- 平均摩尔质量: M(平均) = m(总) / n(总)
-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数值相等。
-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 同温同压下,V₁/V₂ = n₁/n₂ = N₁/N₂
- 同温同体积下,p₁/p₂ = n₁/n₂ = N₁/N₂
- 同压同体积下,T₁/T₂ = n₁/n₂ = N₁/N₂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关键:建立物质的量关系。
- 步骤:
-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用物质的量表示。
- 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建立比例关系。
- 求解。
- 注意:反应物过量问题、多步反应的计算。
四、特殊情况
1. 溶解度
- 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单位:g/100g 水。
- 换算:通过溶解度可以计算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进而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密度
- 公式: ρ = m / V
- 应用:可以通过密度计算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结合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3. 转化率、产率、纯度
- 转化率:已转化的反应物质量/反应物总质量 × 100%
- 产率:实际生成产物质量/理论生成产物质量 × 100%
- 纯度: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 计算时注意:必须将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进行计算。
五、易错点
1. 单位的使用:
- 注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单位的统一。
- 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mol⁻¹,不要漏写。
2. 条件的限制:
- 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且要注意是否为标准状况。
3. 对象:
- 注意物质的量针对的是特定微粒,需要指明微粒种类。
4. 混淆概念:
-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区别。
六、总结
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核心,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熟练运用公式,并注意易错点,才能准确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理解其本质,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