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思维导图
《化学反应与能量思维导图》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概述
1.1 能量守恒定律
-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意义: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依据。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表现形式:
- 放热反应:释放热量,体系能量降低。
-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体系能量升高。
- 本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1.3 反应热与焓变
- 定义:在恒压条件下,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通常为kJ/mol。
- 焓变(ΔH):
- 定义:与反应热相等,表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的变化。
- 正负号:
- ΔH < 0:放热反应。
- ΔH > 0:吸热反应。
- 影响因素: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 反应温度、压强(通常指标准状况)
二、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2.1 实验测量:中和热的测定
- 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通过测定酸碱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计算出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 关键:
- 绝热条件:减少热量散失。
- 准确测量:温度、体积、浓度。
- 搅拌均匀:确保充分反应。
- 误差分析:
2.2 理论计算
- 盖斯定律:
- 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反应物)和终态(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应用:
- 计算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
- 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 设计反应路线。
- 键能计算:
- 原理: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键能之和。
- 公式:ΔH = ΣE(反应物) - ΣE(生成物)
- 燃烧热计算:
- 定义:在25℃,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 注意:燃烧热是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例如,C→CO2(g),H→H2O(l),S→SO2(g)。
- 应用:计算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
3.1 定义与书写
- 定义: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 组成:
-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g, l, s, aq)。
- 反应热(ΔH)及其单位(kJ/mol), ΔH写在方程式的右边。
- 注意:
- ΔH的正负号必须注明,且与反应的吸放热相符。
- 相同化学方程式,系数不同,ΔH不同。
- 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3.2 应用
- 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 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大小。
-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熵变结合)。
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速率
- 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表示方法:v = Δc/Δt (mol/(L·s) 或 mol/(L·min))
- 影响因素:
- 浓度:增大浓度,速率加快(一般规律)。
- 温度:升高温度,速率加快。
- 压强:增大压强,速率加快(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正催化剂)。
- 表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积,速率加快。
4.2 化学平衡
-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特征:
- 逆:可逆反应。
- 动:动态平衡,v正=v逆≠0。
- 等:v正=v逆 (同种物质,正逆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 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 变:改变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
- 平衡常数(K):
- 定义: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 意义: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 影响因素:温度(K只随温度变化)
- 应用: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3 平衡移动
-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 影响因素:
-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变化无影响)。
-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只改变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五、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5.1 焓判据
- 内容:体系总是趋向于向能量降低的方向变化。ΔH < 0,反应自发进行。
- 局限性:只适用于多数反应,并非所有ΔH <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5.2 熵判据
- 定义:用来描述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 内容:体系总是趋向于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变化。ΔS > 0,反应自发进行。
- 局限性:只适用于少数反应,并非所有ΔS >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5.3 自由能判据
- 定义: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物理量,用符号G表示。
- 公式:ΔG = ΔH - TΔS
- 判断依据:
- ΔG < 0:反应自发进行。
- ΔG > 0:反应非自发进行。
- ΔG =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应用: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以及反应进行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