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机物思维导图》
一、烃
1.1 烷烃
1.1.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仅含C-C单键和C-H键,饱和烃
- 通式: CnH2n+2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命名为“某烷”,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 直链:正烷
- 支链: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力求取代基编号最小
- 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
1.1.2 物理性质
-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 常温下,C1~C4为气体,C5~C17为液体,C18以上为固体
- 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1.3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反应
- 机理: 自由基链式反应
- 特点: 多种取代产物
- 燃烧反应: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2 烯烃
1.2.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C=C双键,不饱和烃
- 通式: CnH2n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和双键位置,命名为“某烯”,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 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
1.2.2 物理性质
-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同分异构体中顺式异构体沸点高于反式异构体
- 常温下,低级烯烃为气体
- 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2.3 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C=C键断裂,与H2, X2, HX, 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 马氏规则:加成时,H加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 加聚反应: 多个烯烃分子相互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 氧化反应:
- 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
1.3 炔烃
1.3.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C≡C三键,不饱和烃
- 通式: CnH2n-2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和三键位置,命名为“某炔”,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 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
1.3.2 物理性质
- 性质类似烯烃,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 常温下,低级炔烃为气体
- 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3.3 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C≡C键断裂,可连续与2个H2, X2, HX等发生加成反应
- 加聚反应: 多个炔烃分子相互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 氧化反应:
- 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
1.4 芳香烃
1.4.1 苯
- 结构: 正六边形平面结构,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有毒
-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 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反应
- 与溴水不反应,需要FeBr3催化
- 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
- 加成反应: 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需加热和催化剂
- 氧化反应:
- 燃烧:燃烧时冒黑烟
-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取代反应: 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反应
1.4.2 同系物
- 定义: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
- 通式: CnH2n-6 (n≥6)
- 性质: 随侧链碳原子数增加,性质变化类似烷烃
- 命名: 命名为“某基苯”
二、烃的衍生物
2.1 醇
2.1.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羟基(-OH)
- 通式: R-OH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和羟基位置,命名为“某醇”,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 分类: 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伯醇、仲醇、叔醇
2.1.2 物理性质
- 低级醇为液体,易挥发,能与水混溶
-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醇的沸点高于醚
2.1.3 化学性质
- 与活泼金属反应: 生成醇盐和氢气
- 取代反应: 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
- 消去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成烯烃或醚
- 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邻位碳上有氢)
- 分子间脱水生成醚(140℃)
- 氧化反应:
- 伯醇氧化为醛
- 仲醇氧化为酮
- 叔醇难以氧化
2.2 酚
2.2.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
- 命名: 苯酚、邻/间/对位取代苯酚
- 酸性: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
2.2.2 物理性质
- 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有毒,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2.2.3 化学性质
- 酸性反应:
- 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
- 与Na2CO3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
- 取代反应:
- 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
- 能发生硝化反应
- 氧化反应: 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色
- 特殊反应: 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2.3 醚
2.3.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R-O-R'
- 命名: 命名为“某醚”
2.3.2 物理性质
- 沸点较低,易挥发,不易溶于水
2.3.3 化学性质
- 性质稳定,一般不发生反应
2.4 醛
2.4.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醛基(-CHO)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命名为“某醛”,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2.4.2 物理性质
- 低级醛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液体
2.4.3 化学性质
- 氧化反应:
- 被银氨溶液氧化(银镜反应)
- 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
- 被氧气氧化为羧酸
- 还原反应: 与氢气加成生成醇
- 加成反应: 与HCN等发生加成反应
2.5 酮
2.5.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羰基(>C=O),且与两个烃基相连
- 命名: 命名为“某酮”,并注明羰基的位置
2.5.2 物理性质
- 性质类似醛,但刺激性气味较小
2.5.3 化学性质
- 还原反应: 与氢气加成生成醇
- 不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2.6 羧酸
2.6.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含有羧基(-COOH)
- 命名: 依据主链碳原子数命名为“某酸”,再添加取代基位置和名称
2.6.2 物理性质
- 低级羧酸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6.3 化学性质
- 酸性: 酸性比无机酸弱,但比碳酸强
- 酯化反应: 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 中和反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7 酯
2.7.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R-COO-R'
- 命名: 命名为“某酸某酯”
2.7.2 物理性质
- 低级酯为具有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
2.7.3 化学性质
- 水解反应:
- 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和醇
- 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
2.8 卤代烃
2.8.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 命名: 命名为“卤代某烷/烯/炔/苯”
2.8.2 物理性质
- 卤代烃的密度通常比水大
2.8.3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 卤素原子被羟基等取代
- 消去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脱HX生成烯烃
2.9 胺
2.9.1 结构与命名
- 结构: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 命名: 命名为“某胺”
2.9.2 物理性质
- 低级胺为气体或液体,有氨气味
2.9.3 化学性质
- 碱性: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三、重要的反应类型
- 取代反应: 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 加成反应: 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 消去反应: 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 酯化反应: 醇与羧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 水解反应: 化合物与水反应,键断裂,同时水分子分解成两部分,分别加到断键原子上的反应
- 加聚反应: 小分子单体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 缩聚反应: 单体间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如H2O等)的反应
- 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失去氢的反应
-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得到氢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