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等式思维导图

用不等号(<, >, ≤, ≥, ≠)连接的式子。
1.1 不等式的定义
传递性: a > b, b > c ⇒ a > c
加法性质: a > b ⇔ a + c > b + c
c > 0 时,a > b ⇔ ac > bc
c < 0 时,a > b ⇔ ac < bc
乘法性质:
a > b > 0 ⇒ an > bn (n ∈ N*)
乘方性质:
a > b > 0 ⇒ n√a > n√b (n ∈ N*)
开方性质:
a > b > 0 ⇒ 1/a < 1/b
倒数性质:
对称性: a > b ⇔ b < a
1.2 不等式的性质
闭区间: [a, b] = {x | a ≤ x ≤ b}
半开半闭区间: (a, b] = {x | a < x ≤ b}, [a, b) = {x | a ≤ x < b}
无穷区间: (a, +∞), [a, +∞), (-∞, b), (-∞, b], (-∞, +∞)
开区间: (a, b) = {x | a < x < b}
1.3 区间表示
一、基础概念
解法: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
化为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 (或 < 0)
Δ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 x2 (x1 < x2)
Δ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 = x2
Δ < 0:无实数根
求根:
画根轴:在数轴上标出根
ax2 + bx + c > 0 ⇒ x < x1 或 x > x2 (Δ > 0); x ≠ x1 (Δ = 0); R (Δ < 0)
ax2 + bx + c < 0 ⇒ x1 < x < x2 (Δ > 0); ∅ (Δ = 0); ∅ (Δ < 0)
a > 0 时:
a < 0 时:先化为 a > 0 的情况
确定解集:
步骤:
判别式Δ: Δ = b2 - 4ac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
步骤:
* 移项,化为 f(x)/g(x) > 0 (或 < 0) 的形式
* 化为整式不等式:
* f(x)/g(x) > 0 ⇔ f(x)g(x) > 0 且 g(x) ≠ 0
* f(x)/g(x) < 0 ⇔ f(x)g(x) < 0 且 g(x) ≠ 0
* 解整式不等式
2.3 分式不等式
|x| > a (a > 0) 的解: x < -a 或 x > a
|ax + b| < c (c > 0) 的解: -c < ax + b < c
|ax + b| > c (c > 0) 的解: ax + b < -c 或 ax + b > c
|x - a| + |x - b| ≥ c 和 |x - a| + |x - b| ≤ c 解法: 零点分段法
|x| < a (a > 0) 的解: -a < x < a
2.4 绝对值不等式
穿根法(数轴标根法):
* 化为标准形式:(x - x1)k1(x - x2)k2...(x - xn)kn > 0 (或 < 0), x1 < x2 < ... < xn
* 在数轴上标出根x1, x2, ..., xn
* 从右上方开始,依次穿过每个根。若指数ki为奇数,则穿过;若ki为偶数,则弹回。
* 根据不等号方向确定解集。
2.5 简单的高次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解法
推广形式: a1, a2, ..., an ∈ R+ 时,(a1 + a2 + ... + an)/n ≥ n√(a1a2...an) (当且仅当 a1 = a2 = ... = an 时取等号)
求最值:和为定值时,积有最大值;积为定值时,和有最小值。
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应用:
基本形式: a, b ∈ R+ 时,(a + b)/2 ≥ √(ab)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等号)
3.1 均值不等式
向量形式: |α||β| ≥ |α·β| (当且仅当 α与β共线时取等号)
二维形式: (a2 + b2)(c2 + d2) ≥ (ac + bd)2 (当且仅当 ad = bc 时取等号)
3.2 柯西不等式
顺序和 ≥ 乱序和 ≥ 逆序和
即 a1b1 + a2b2 + ... + anbn ≥ a1bi1 + a2bi2 + ... + anbin ≥ a1bn + a2bn-1 + ... + anb1 (其中 i1, i2, ..., in 是 1, 2, ..., n 的一个排列)
结论:
定义: 设有两组数a1, a2, ..., an和b1, b2, ..., bn,其中a1 ≤ a2 ≤ ... ≤ an,b1 ≤ b2 ≤ ... ≤ bn
3.3 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
三、重要不等式
函数单调性
导数
均值不等式
4.1 求最值
注意实际意义
建立不等式模型
4.2 解应用题
综合法: 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不等式性质逐步推导
分析法: 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找成立的条件
反证法: 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
放缩法: 适当放大或缩小不等式,使其更容易证明
数学归纳法: 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
利用函数性质: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比较法: 作差比较、作商比较
4.3 证明不等式
四、不等式的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多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交集。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直线 ax + by + c = 0 将平面分为两个区域,ax + by + c > 0 表示其中一个区域,ax + by + c < 0 表示另一个区域。
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约束条件: 关于决策变量的线性不等式组,表示可行域。
可行域: 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的集合。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图解法:画出可行域,平移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找到与可行域相切的位置,确定最优解。
单纯形法 (大学内容)
解法:
目标函数: 关于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需要最大化或最小化。
5.2 线性规划问题
五、线性规划
6.1 配方法
代数换元
三角换元
6.2 换元法
6.3 构造法
|a| - |b| ≤ |a + b| ≤ |a| + |b|
6.4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六、常用技巧
《高中不等式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万圣节英语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