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与不等式思维导图

《方程与不等式思维导图》

一、方程

1. 概念与定义

  •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2. 一元一次方程

  •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 一般形式: ax + b = 0 (a ≠ 0)
  • 解法:
    • 移项: 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 合并同类项: 将含有相同未知数的项合并。
    • 系数化为1: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3.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组。

  • 一般形式:

    ax + by = c dx + ey = f

  • 解法:

    • 代入消元法: 将一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 加减消元法: 将两个方程的系数进行适当的运算(通常是乘以某个数),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然后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配套问题、调配问题等)。

4. 一元二次方程

  •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 一般形式: ax² + bx + c = 0 (a ≠ 0)
  •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适用于形如(x+m)²=n (n≥0)的方程。
    • 配方法: 将方程变形为(x+m)²=n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公式法: x = (-b ± √(b²-4ac)) / 2a (其中Δ = b² - 4ac 为判别式)
    • 因式分解法: 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然后分别令每个因式等于0,求出方程的解。
  • 判别式: Δ = b² - 4ac
    • Δ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Δ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Δ < 0:方程没有实数根。
  • 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x₁ + x₂ = -b/a, x₁x₂ = c/a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面积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5. 分式方程

  • 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 解法:
    • 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 解整式方程: 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进行求解。
    • 验根: 将求出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检验,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的解才是原方程的解,否则是增根,需要舍去。
  • 增根: 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根。

二、不等式

1. 概念与性质

  • 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
  • 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 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
  • 不等式的性质:
    •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 一般形式: ax + b > 0 (a ≠ 0), ax + b < 0 (a ≠ 0), ax + b ≥ 0 (a ≠ 0), ax + b ≤ 0 (a ≠ 0)
  • 解法: 类似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但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 解集表示:
    • 数轴表示: 用数轴上的点或线段表示解集。
    • 集合表示: 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解集,例如:{x | x > a}。
    • 区间表示: 用区间的形式表示解集,例如:(a, +∞)。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定义: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 解法:
    • 分别解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 求出所有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 解集表示: 类似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4. 一元二次不等式

  •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 一般形式: ax² + bx + c > 0 (a ≠ 0), ax² + bx + c < 0 (a ≠ 0), ax² + bx + c ≥ 0 (a ≠ 0), ax² + bx + c ≤ 0 (a ≠ 0)
  • 解法:
    •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将不等式转化为对应的方程 ax² + bx + c = 0。
    • 求方程的根: 求出方程的根 x₁ 和 x₂ (x₁ < x₂)。
    • 根据图像判断:
      •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 ax² + bx + c > 0 的解集为 x < x₁ 或 x > x₂。
        • ax² + bx + c < 0 的解集为 x₁ < x < x₂。
      •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 ax² + bx + c > 0 的解集为 x₁ < x < x₂。
        • ax² + bx + c < 0 的解集为 x < x₁ 或 x > x₂。
  • 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范围问题、最值问题等)。

5. 线性规划

  • 定义: 研究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某个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 步骤:
    • 建立数学模型: 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 画出可行域: 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由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点组成的区域)。
    • 求最优解: 在可行域内找到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通常是可行域的顶点)。
  • 应用: 解决生产计划、资源分配等实际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