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力学思维导图》
一、 运动学
1.1 基本概念
- 1.1.1 位移与路程:
- 定义
- 区别与联系
- 矢量性与标量性
- 1.1.2 速度:
- 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 速率
- 矢量性与标量性
- 1.1.3 加速度:
- 定义
- 物理意义
- 矢量性
- a与v方向关系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影响(加速,减速)
- 1.1.4 参考系:
- 选择参考系的重要性
- 不同参考系下运动描述的差异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
- 1.2.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0 + at
- 位移公式:x = v0t + (1/2)at²
- 速度位移关系:v² - v0² = 2ax
- 1.2.2 平均速度公式:
- v = (v0 + v)/2
- x/t = (v0 + v)/2
- 1.2.3 重要推论:
- Δx = aT² (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
- 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 1.2.4 图像:
- v-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 x-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
- 1.2.5 解题方法:
- 公式法
- 图像法
- 比例法
- 逆向思维法
- 1.2.6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
- 规律(a = g,v0 =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2.7 竖直上抛运动:
- 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对称性
- 最大高度,上升时间
1.3 曲线运动
- 1.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平行四边形定则
- 互成角度的分运动的独立性
- 1.3.2 平抛运动:
-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 速度、位移分解
- 射程、射高、飞行时间
- 1.3.3 圆周运动:
- 1.3.3.1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线速度:v = Δs/Δt
- 角速度:ω = Δθ/Δt
- 周期:T
- 频率:f = 1/T
- 转速:n
- 1.3.3.2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 v = rω
- ω = 2π/T = 2πf
- 1.3.3.3 向心加速度:
- an = v²/r = ω²r
- 1.3.3.4 向心力:
- F = man = mv²/r = mω²r
- 1.3.3.5 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 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 1.3.3.6 实例分析:
-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汽车过拱桥)
-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绳模型,杆模型)
- 1.3.3.1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二、 力学
2.1 基本概念
- 2.1.1 力的种类:
- 重力:G = mg (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胡克定律 F = kx (劲度系数,伸长量/压缩量)
- 摩擦力:
- 静摩擦力:0 ≤ f ≤ fm (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
- 滑动摩擦力:f = μFN (μ为动摩擦因数)
- 2.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 力的分解:按效果分解,正交分解
- 2.1.3 物体的平衡:
-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Fx = 0, ∑Fy = 0)
- 力矩平衡:力矩之和为零 (适用于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
2.2 牛顿运动定律
- 2.2.1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
- 惯性参考系
- 2.2.2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矢量性)
- 瞬时性
- 独立性
- 2.2.3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作用于不同物体
- 2.2.4 超重与失重:
- 加速度方向向上时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失重
2.3 动量与能量
- 2.3.1 功:
- 定义:W =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正功与负功
- 总功与合力做功的关系
- 2.3.2 功率:
- 平均功率:P = W/t
- 瞬时功率:P = Fvcosθ
- 2.3.3 动能定理:
- W总 = (1/2)mv² - (1/2)mv0²
- 2.3.4 势能:
- 重力势能:Ep = mgh
- 弹性势能:与形变量有关
- 2.3.5 机械能守恒定律:
- 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 表达式:E1 = E2 (或 ΔEp = -ΔEk)
- 2.3.6 动量:
- 定义:p = mv (矢量)
- 2.3.7 冲量:
- 定义:I = Ft (矢量)
- 2.3.8 动量定理:
- I = Δp = mv - mv0
- 2.3.9 动量守恒定律:
-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
- 表达式:p1 + p2 = p1' + p2'
- 2.3.10 碰撞:
- 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
- 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速度相同,动能损失最大
2.4 万有引力
- 2.4.1 万有引力定律:
- F = Gm1m2/r²
- G为万有引力常量
- 2.4.2 应用:
- 计算天体质量
- 人造卫星的运动
- 第一宇宙速度:v = √(GM/R)
- 第二宇宙速度
- 第三宇宙速度
-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固定,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三、解题策略
- 3.1 受力分析:
- 明确研究对象
- 按顺序分析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 画力图
- 3.2 运动过程分析:
-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 确定运动性质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3.3 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
- 牛顿运动定律
- 动能定理
- 动量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
- 3.4 数学工具的应用:
- 三角函数
- 二次函数
- 方程组
- 3.5 审题技巧:
- 抓住关键词语
- 挖掘隐含条件
- 理解题意
- 3.6 规范答题:
- 写出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
- 单位统一
- 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