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思维导图》
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变革
1.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 建立:
- 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
- 公元581年建立
- 定都:大兴城(今西安)
- 统一全国:
- 589年灭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 制度创新:
- 三省六部制:
- 中书省(决策)
- 门下省(审核)
- 尚书省(执行)
-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 科举制:
- 打破世家大族垄断,选拔人才
- 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官员素质
- 有利于巩固统治
- 府兵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军队战斗力
- 均田制:保证农民有田可耕,稳定社会
- 三省六部制:
- 大运河的开凿:
-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 作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
- 影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剧社会矛盾
- 隋朝的灭亡:
- 原因:
- 隋炀帝的暴政(连年发动战争、大兴土木、残暴统治)
-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 农民起义:
- 代表:瓦岗寨起义(李密)
- 意义:沉重打击隋朝统治,为唐朝建立奠定基础
- 原因:
2. 唐朝的兴盛
- 唐朝的建立:
- 李渊起兵,建立唐朝
- 定都:长安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
- 政治措施:
-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
- 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 完善科举制
- 重视吏治
-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
- 武则天统治: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 功绩:
- 打击门阀势力,选拔人才
- 发展经济,社会稳定
- 开元盛世:
- 唐玄宗统治前期
- 原因:
-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 继续推行改革
- 重视农业生产
- 表现: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达到顶峰
- 唐朝的文化:
- 对外交流:
- 玄奘西行:
- 目的:求取真经
- 路线:丝绸之路
- 贡献:带回大量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 鉴真东渡:
- 目的:传播佛教文化
- 贡献: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 玄奘西行:
- 文学艺术:
- 诗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
-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 对外交流:
- 安史之乱:
- 时间:755年-763年
- 原因:
-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
- 节度使权力过大
- 影响:
- 唐朝由盛转衰
-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 唐朝的衰落:
-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地方势力膨胀
- 农民起义:
- 王仙芝、黄巢起义
- 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1. 辽宋夏金的并立
- 辽:
- 契丹族建立
- 与北宋的关系:澶渊之盟
- 北宋每年给辽纳岁币,双方维持和平
- 西夏:
- 党项族建立
- 与北宋的关系:战争与和议
- 北宋:
- 赵匡胤建立
- 加强中央集权:
- 收兵权
- 收财权
- 收行政权
-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 王安石变法: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政状况,增强了军事实力,但遭到保守派反对
- 金:
- 女真族建立
- 灭北宋:靖康之耻
- 南宋:
- 赵构建立
- 与金的关系:绍兴和议
- 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 民族融合:
- 各民族政权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 少数民族汉化程度加深
2. 南宋和元朝
- 南宋:
- 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科技发展:指南针的应用,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 元朝:
- 忽必烈建立
- 统一全国:1279年灭南宋,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 行省制度: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巩固国家统一
- 元朝的民族政策:
- 等级制统治
- 民族矛盾尖锐
- 元朝的海外贸易:
- 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朝的建立与发展
- 明朝的建立:
- 朱元璋建立
-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 迁都北京:
- 原因:加强对北方边防的控制
- 郑和下西洋:
-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 意义: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力
- 戚继光抗倭:
- 地点:东南沿海
- 功绩:平定倭患,保卫国家安全
- 张居正改革:
- 目的:挽救明朝统治危机
- 措施:一条鞭法
- 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2. 清朝的建立与巩固
- 清朝的建立: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 清朝入关:
-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 统一全国:
- 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 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 边疆地区的治理:
- 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 册封达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 闭关锁国政策:
- 原因:维护统治,防止外国势力入侵
- 表现: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在广州一口通商
- 影响:阻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 康乾盛世:
- 原因:
- 社会稳定
- 经济发展
- 重视农业
- 重视吏治
- 表现: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国力强盛
- 原因:
四、文化科技:中华文明的辉煌
- 四大发明: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 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
- 火药:应用于军事
- 印刷术:促进文化普及
- 科技著作:
-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 《本草纲目》:总结古代医药学成就
- 《农政全书》: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
- 文学艺术:
-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戏曲:元曲、京剧
- 绘画:文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