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 经济生活
1. 商品
1.1 商品的概念
-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必须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
1.2 商品的基本属性
-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商品价值的本质:人类劳动
-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1.3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 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 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
-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商品价值量越小。
- 生产同种商品,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获利增加。
2. 货币
2.1 货币的产生
- 偶然的物物交换 -> 扩大的物物交换 -> 一般等价物 -> 货币
2.2 货币的本质
- 一般等价物
- 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3 货币的职能
- 基本职能:
-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 观念上的货币
- 需要的是货币的价值
-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 现实的货币
- 需要的是货币的实体
-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 其他职能:
- 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起来
- 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支付利息、缴纳税款等
- 世界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职能
2.4 纸币
-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2.5 信用工具与电子货币
- 信用卡:银行向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 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 优点: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减少现金使用
- 电子货币: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方便快捷
3. 价格
3.1 价格的含义: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3.2 影响价格的因素
- 价值决定价格:
-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 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 供求影响价格:
- 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 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 其他因素:
- 气候、时间、地域、政策、习俗、文化、宗教等
3.3 价格变动的影响
-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 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
- 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大。
-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其互补品的需求减少。
- 替代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 调节生产: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扩大生产;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生产者缩小生产。
-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竞争力。
4. 消费
4.1 消费的类型
- 按消费目的分:
- 生存资料消费
- 发展资料消费
- 享受资料消费
- 按消费对象分:
- 有形商品消费
- 劳务消费
- 按消费方式分:
- 钱货两清的消费
- 贷款消费
- 租赁消费
4.2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
- 居民收入:
-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 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抑制消费,物价下降会刺激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等。
- 商品性能和质量、广告等。
- 居民收入:
4.3 消费的原则
-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生产决定消费: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 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环节。
2.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2.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公有制包括: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国有经济的地位:
-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 保障人民共同富裕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2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 稳定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岗位
- 促进科技创新
- 增加国家税收
-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分配制度
3.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按劳分配: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作为分配标准。
- 多种分配方式:
- 按劳分配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土地要素分配
- 按技术要素分配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3.2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 意义:
-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措施:
- 健全初次分配机制
-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 加强第三次分配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 劳动者
4.1 劳动和就业
- 劳动的意义:
- 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就业的意义:
- 劳动者获得生活来源的重要途径。
- 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树立自主择业观
- 树立竞争就业观
- 树立职业平等观
-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4.2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 劳动者的权利:
-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休息休假的权利
-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 劳动者的义务:
- 完成劳动任务
- 提高职业技能
-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 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劳动者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企业
5.1 公司的经营
- 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 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
- 公司经营的意义:
- 促进经济发展
- 增加社会财富
- 创造就业岗位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依法纳税
- 保护环境
- 维护职工权益
-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 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5.2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 企业兼并:一个企业吸收合并其他企业,或一个企业收购其他企业。
- 优势互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
- 企业破产:企业因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
- 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6. 市场经济
6.1 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 市场经济的含义: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
- 市场经济的特征:
- 平等性
- 竞争性
- 法制性
- 开放性
6.2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 自发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 盲目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
- 滞后性:可能导致生产和消费脱节,供求失衡。
6.3 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 宏观调控的手段:
- 经济手段
- 法律手段
- 行政手段
- 宏观调控的目标:
- 促进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 投资理财
1. 储蓄存款
- 储蓄存款的种类:
- 活期存款
- 定期存款
- 零存整取
- 整存零取
- 储蓄存款的利率:
- 利率:存款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 影响利率的因素:
- 银行的经营成本
- 国家的货币政策
- 市场的供求关系
- 储蓄存款的意义:
- 对个人:增加个人财富,提高生活水平。
- 对国家:筹集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2. 股票
- 股票的含义:股份公司发行的,证明股东投资入股的凭证。
- 股票的特点:
- 高风险
- 高收益
- 投资股票的意义:
- 对个人: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增加个人财富。
- 对国家: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3. 债券
- 债券的含义: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凭证。
- 债券的特点:
- 风险较低
- 收益稳定
- 投资债券的意义:
- 对个人:增加个人收入,分散投资风险。
- 对国家:筹集建设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4. 保险
- 保险的含义: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 保险的种类:
- 人身保险
- 财产保险
- 保险的作用:
- 分散风险,保障生活
- 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 投资保险的意义:
- 对个人:规避风险,保障生活。
- 对国家: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5. 外汇
- 外汇的含义: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 影响汇率的因素:
- 供求关系
- 利率水平
- 通货膨胀率
- 国际收支状况
- 政治因素
- 关注汇率变化,合理进行外汇投资。
6. 投资理财原则
- 安全性原则
- 流动性原则
- 收益性原则
- 多元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