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册亚洲和日本的思维导图
《七下册亚洲和日本的思维导图》
一、亚洲概况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
- 范围: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 意义: 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2. 自然环境特征
- 地形:
- 总体特征: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 主要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阿尔泰山脉、横断山脉
- 主要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
- 主要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频发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
- 气候:
- 复杂多样: 从赤道到北极,几乎包括所有的气候类型
- 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
-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特征: 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降水集中
- 影响: 水旱灾害频发
- 大陆性气候广泛分布: 中亚、西亚
- 其他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极地气候(北部沿海)
- 河流与湖泊:
- 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
- 主要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提供水源,便利航运,灌溉农田,滋养文明
3. 人文地理特征
- 人口:
- 人口众多: 约占世界人口的60%
- 分布不均: 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西部和北部人口稀疏
- 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日本、韩国)、人口增长过快(印度、孟加拉国)
- 民族与宗教:
- 民族多样: 汉族、印度斯坦族、阿拉伯族、马来族、俄罗斯族等
- 宗教复杂: 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等
- 经济发展:
- 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既有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发展中国家
- 工业发展: 电子工业(东亚)、纺织工业(南亚)、石油工业(西亚)
- 农业发展: 水稻种植(东亚、东南亚、南亚)、畜牧业(中亚、西亚)
- 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盟)
二、日本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位置: 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 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成
- 海洋性显著: 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 自然环境特征
- 地形:
- 山地为主: 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以上,平原狭小
- 富士山: 日本最高峰,是著名的活火山
- 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南北气候差异: 北部冬季寒冷多雪,南部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 海洋性气候: 降水充沛,气温变化幅度小
- 河流与湖泊:
- 河流短小湍急: 利于水力发电,不利于航运
- 琵琶湖: 日本最大的淡水湖
- 资源:
- 矿产资源贫乏: 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短缺,严重依赖进口
- 森林覆盖率高: 林业资源丰富
- 渔业资源丰富: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渔业发达
3. 人文地理特征
- 人口:
- 人口稠密: 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
- 人口老龄化严重: 出生率低,寿命长
- 经济:
-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实力雄厚
- 工业高度发达: 汽车、电子、钢铁等工业技术领先
-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依赖进口资源,出口工业产品
- 主要港口: 横滨、东京、大阪、名古屋
- 文化:
- 吸收外来文化: 学习中国文化,融合西方文化
- 保留传统文化: 茶道、相扑、和服、动漫等
- 农业:
- 精耕细作: 耕地面积有限,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主要农产品: 水稻、蔬菜、水果
- 渔业发达: 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达
4. 重要地理概念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 地震、火山多发
- 濑户内海: 位于本州、四国、九州之间,风光秀丽,是日本重要的交通航道
- 东京都市圈: 世界人口最多的都市圈之一,经济发达,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 日本的挑战与机遇
- 挑战:
- 资源匮乏: 能源和原材料依赖进口
-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 自然灾害频发: 地震、海啸、台风等
- 机遇:
- 科技创新: 持续进行科技创新,保持经济竞争力
- 产业升级: 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