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思维导图

《高三历史思维导图》

一、古代中国史

  • (一)政治制度

    • 1. 先秦时期
      • 分封制:
        • 概念: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统治权。
        • 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
        • 衰落:诸侯权力日益膨胀,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 宗法制:
        • 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政治等级秩序。
        •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 作用:维护了贵族统治,强化了等级观念。
    • 2. 秦汉至明清
      • 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
          •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总揽一切权力。
          • 三公九卿:中央官制,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 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 汉朝:
          • 郡国并行制:吸取秦朝灭亡教训,但地方势力依然强大。
          • 察举制: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 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隋唐:
          • 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官制,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
          • 科举制:选拔人才,打破了门阀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 宋朝: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军队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 元朝:
          • 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
        • 明朝:
          • 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不利于科技发展。
        • 清朝:
          • 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监察制度:
        • 御史制度:秦汉时期建立,负责监察百官。
        • 作用:对官僚进行监督,维护统治秩序。
  • (二)经济发展

    • 1. 农业
      • 精耕细作:
        • 表现:铁犁牛耕;水利工程;精细耕作。
        • 特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 土地制度:
        • 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制度。
        • 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租种土地。
    • 2. 手工业
      • 官营手工业:
        • 规模大,技术精,为统治阶级服务。
      • 民营手工业:
        • 分布广泛,生产商品,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3. 商业
      • 重农抑商政策:
        • 目的:维护农业生产,巩固统治。
        •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商业发展:
        •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 出现商帮,如晋商、徽商。
    • 4. 经济政策
      • 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
      • 影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 (三)文化发展

    • 1. 思想文化
      • 先秦时期:
        • 儒家:孔子(仁);孟子(仁政);荀子(礼法并施)。
        •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庄子(顺应自然)。
        • 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
      • 汉代:
        •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宋明理学:
        • 程朱理学:天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 陆王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 2. 科技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天文历法:古代历法、浑仪。
      • 医学: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 3. 文学艺术
      •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
      • 绘画:文人画、风俗画。
      • 书法:魏晋书法。
      • 小说:四大名著。

二、近代中国史

  • (一)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1. 列强侵华
      • 鸦片战争:
        • 原因: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结果:《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甲午中日战争:
        • 结果:《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结果:《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中国人民的抗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义和团运动:
        • 口号:“扶清灭洋”。
        • 失败原因:盲目排外。
      • 辛亥革命:
        •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现代化探索

    • 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地主阶级抵抗派: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派:
        • 中体西用。
      • 维新派:
        • 君主立宪。
      • 革命派:
        • 民主共和。
      • 新文化运动:
        • 民主与科学。
    • 2.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 洋务运动: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建立新式学堂和海军。
      • 戊戌变法:
        •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改革。
        •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辛亥革命: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新文化运动:
        • 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背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
      • 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共同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国民革命的失败: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3. 土地革命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4. 抗日战争
      •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 国共合作抗日:
        •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
        • 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 抗战胜利的意义:
        • 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5. 解放战争
      •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意义: 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现代中国史

  •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 过渡时期
      •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
      • 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探索: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文化大革命”。
      • 成就:
        • 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 两弹一星。
    • 3. 改革开放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城市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
      • 对外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 1. 经济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2. 政治建设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 3. 文化建设
      • 科教兴国战略。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 4. 社会建设
      • 民生改善。
      •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 5. 民族关系
      •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完善。

四、世界近现代史

  •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兴起

    • 1. 资本主义萌芽
    • 2. 文艺复兴
      •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 3. 宗教改革
      • 马丁·路德改革。
    • 4. 启蒙运动
      • 理性主义。
      • 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 5. 早期殖民扩张
      • 新航路开辟。
  •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2. 美国独立战争
    • 3. 法国大革命
    • 4. 工业革命
      • 蒸汽时代。
      • 影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5.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气时代。
      • 影响: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
    • 6.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俄国1861年改革。
      • 美国南北战争。
      • 日本明治维新。
  •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共产党宣言》。
    • 2. 巴黎公社
    • 3. 俄国十月革命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斯大林模式。
  • (四)两次世界大战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五)冷战

    • 原因: 美国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
    • 表现:
      • 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
      • 北约与华约。
      • 古巴导弹危机。
    • 影响: 世界长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 (六)当今世界格局

    • 1. 多极化趋势
      •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力量的崛起。
    • 2. 全球化趋势
      • 经济全球化。
      • 政治多极化。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三数学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