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生物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1.1 环境的概念

  • 定义: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组成:
    •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1.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适应的普遍性:每种生物都有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特征。
  • 适应的多样性: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同。
  • 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存在一定的限度。
  • 实例:
    • 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
    • 极地动物:皮下脂肪厚,毛皮厚密。

1.1.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
    • 蚯蚓松土。
    • 植物涵养水源。
    •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 生态系统

1.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 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 组成: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残骸。

1.2.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
    • 概念: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 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 起点:生产者。
    • 方向:能量流动方向。
  • 食物网:
    • 概念: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 稳定性: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

1.2.3 生态系统的功能

  • 能量流动:
    •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传递效率:10%-20%。
  • 物质循环:
    • 碳循环:
      • 过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重要性: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 水循环:
      • 过程:水分蒸发、降水、径流等。
      • 重要性:维持地球上水分的平衡。

1.2.4 生态系统的类型

  • 陆地生态系统:
    •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样。
    • 荒漠生态系统:干旱缺水,生物种类稀少。
  • 水域生态系统:
    • 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池塘等。
    •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3.1 生物圈的范围

  • 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1.3.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
  • 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1.1 细胞

  • 基本单位: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2.1.2 组织

  • 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 主要组织类型:
    • 保护组织:表皮细胞。
    • 营养组织:叶肉细胞。
    • 输导组织:导管、筛管。
    • 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2.1.3 器官

  • 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1.4 植物体

  • 概念:由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完整个体。

2.2 人体的结构层次

2.2.1 细胞

  • 基本单位: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
  • 人体细胞的多样性:形态、结构、功能各异。

2.2.2 组织

  • 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 主要组织类型:
    • 上皮组织:覆盖在体表, lining 空腔,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等功能。
    •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 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2.2.3 器官

  • 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 实例:心脏、肺、胃、肠等。

2.2.4 系统

  • 概念:由功能相关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 八大系统:
    • 运动系统
    •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 泌尿系统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生殖系统

2.2.5 人体

  • 概念:由不同的系统协调配合形成的完整个体。

2.3 结构层次的比较

  • 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 共同点:基本单位都是细胞;都是由小到大,逐级构成。
  • 不同点:动物体有系统,植物体没有系统。

三、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3.1 植物的生殖

3.1.1 无性生殖

  •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 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 常见方式:
    • 扦插:剪取植物的枝条,插入土壤中生根发芽。
    • 嫁接: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上,使其结合在一起生长。
    • 压条:将植物的枝条压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后与母株分离。
    •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3.1.2 有性生殖

  • 概念: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
  • 花:
    • 花的结构:花萼、花瓣、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 花的类型:
      • 单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 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
    • 传粉:花粉从雄蕊的花药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 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 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2 人体的生殖与发育

3.2.1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分泌营养物质)、阴茎。
  •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3.2.2 受精过程

  •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3.2.3 胚胎的发育

  • 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
  •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废物。

3.2.4 妊娠和分娩

  • 妊娠: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过程。
  • 分娩:胎儿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3.3 发育

3.3.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 幼苗的生长: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进行光合作用。
  • 开花和结果: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阶段。

3.3.2 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 生长: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使个体体积增大。
  • 发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使个体结构更加复杂。
  • 青春期:
    • 生理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 心理变化:性意识萌发,自我意识增强。
    • 保健:注意营养均衡,保持心理健康。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需求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