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思维导图

选择性状不同的豌豆: 选择易于区分、且稳定遗传的性状。
人工异花传粉: 控制亲本,确保杂交的纯度。
统计分析: 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科学结论。
1.1.1 实验设计思想
亲本选择: 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豌豆。
杂交: 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得到F1。
自交: 让F1自交,得到F2。
观察与记录: 观察F1和F2的表现型,并记录数据。
1.1.2 实验过程
F1表现: 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F2表现: 出现性状分离,且显性性状 : 隐性性状 ≈ 3:1。
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遗传因子):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等位基因: 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
显性基因: 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 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 细胞中基因的组成。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结论:
1.1.3 实验结果与结论
测交: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后代显性性状 : 隐性性状 = 1:1,则证明F1为杂合子,验证分离定律。
1.1.4 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选择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不同的纯合子豌豆进行杂交。
观察F1和F2的表现型。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1 实验设计思想
亲本选择: 选择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豌豆。
杂交: 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得到F1。
自交: 让F1自交,得到F2。
观察与记录: 观察F1和F2的表现型,并记录数据。
1.2.2 实验过程
F1表现: 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显性性状。
F2表现: 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且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 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AB : Ab : aB : ab = 1:1:1:1 (前提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结论:
1.2.3 实验结果与结论
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
两对或多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2.4 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2.1.1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无显著变化。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
末期: 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2.1.2 减数第二次分裂
2.1 减数分裂的过程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行为: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分离或自由组合。
2.2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二、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单基因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染色体数目异常: 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结构异常: 如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3.1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咨询: 对具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进行遗传咨询,评估生育风险。
羊水穿刺: 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和分析。
绒毛取样: 抽取绒毛进行细胞培养和分析。
B超检查: 通过B超观察胎儿的形态结构。
产前诊断: 在怀孕期间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或染色体检查,诊断是否患有遗传病。
基因治疗: 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细胞,替换或修复缺陷基因。(还在研究阶段)
3.2 人类遗传病的预防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判断显隐性:
伴X隐性: 女患父必患,男患母必携。
伴X显性: 男患母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Y: 只传男不传女。
常染色体: 男女患病概率基本相同。
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计算患病概率: 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个体基因型,计算后代患病概率。
3.3 遗传系谱图分析
三、人类遗传病
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可逆性。
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诱发因素: 物理因素(如辐射)、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生物因素(如病毒)。
4.1 基因突变
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自由组合型: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型: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
类型:
意义: 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生物性状多样化,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4.2 基因重组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