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100以内加减法
一级分支:概念理解
- 子分支:加法的意义
- 概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关键词:合并,增加,一共,总共。
- 图示:两组物品合并成一组的图片,例如: 苹果 + 梨 = 总数。
- 应用场景:解决“求和”的问题,例如:我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3个,我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 易错点:混淆加法与减法的应用场景。
- 子分支:减法的意义
- 概念: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的运算。
- 关键词:去掉,减少,剩下,还剩。
- 图示:一组物品拿走一部分的图片,例如:糖果 - 吃掉的糖果 = 剩下的糖果。
- 应用场景:解决“求剩余”的问题,例如:我有10个糖果,吃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
- 易错点:误以为减法的结果一定比原来的数小(负数概念尚未引入)。
- 子分支:加减法的关系
- 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验证:可以通过减法验证加法的计算是否正确,反之亦然。例如:3 + 5 = 8 <=> 8 - 3 = 5 <=> 8 - 5 = 3。
- 关键词:互逆,相反。
- 图示:一个循环图,加法箭头指向减法,减法箭头指向加法。
- 应用场景: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 易错点:不理解互逆关系,验算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无法发现错误。
一级分支:计算方法
- 子分支:口算
- 策略1:数数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顺序数数(适用于较小的数之间的加减)。
- 适用范围:个位数加减法,以及接近10的数之间的加减法。
- 例子: 5 + 3,从5开始数3个,6,7,8。
- 策略2:凑十法(适用于加法)
- 步骤:将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
- 例子: 8 + 5 = 8 + (2 + 3) = (8 + 2) + 3 = 10 + 3 = 13。
- 图示:将5分解成2和3的图示,并用箭头表示8和2凑成10。
- 策略3:破十法(适用于减法)
- 步骤:将十几分解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减数,再用差加上余下的数。
- 例子: 13 - 5 = (10 + 3) - 5 = 10 - 5 + 3 = 5 + 3 = 8。
- 图示:将13分解成10和3的图示,并用箭头表示10减去5。
- 策略4:拆分法 (适用于加减)
- 步骤: 将加数或减数拆分为个位和十位,分别进行计算。
- 例子: 35 + 23 = (30 + 20) + (5 + 3) = 50 + 8 = 58; 47 - 12 = (40 - 10) + (7 - 2) = 30 + 5 = 35。
- 易错点:计算速度慢,计算准确率低,方法选择不当。
- 策略1:数数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顺序数数(适用于较小的数之间的加减)。
- 子分支:竖式计算
- 规则1: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规则2:从个位算起。
- 规则3: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 规则4: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借一当十)。
- 图示: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格式,并用不同颜色标记数位。
- 应用场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需要进位或退位)。
- 易错点:数位未对齐,忘记进位或退位,抄错数字。
一级分支:应用题
- 子分支:简单应用题
- 类型1:求总数(加法)。
- 关键词:一共,总共,增加。
- 解题思路:分析题意,明确两个部分,将两个部分加起来。
- 例子:小明有20支铅笔,小红有15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 类型2:求剩余(减法)。
- 关键词:剩下,还剩,去掉。
- 解题思路:分析题意,明确总数和减少的部分,用总数减去减少的部分。
- 例子:小华有30个苹果,吃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 类型3:求相差(减法)。
- 关键词:多多少,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
- 解题思路:分析题意,明确两个数量,用大数减去小数。
- 例子:小丽有25张邮票,小强有18张邮票,小丽比小强多多少张邮票?
- 图示: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易错点:审题不清,选择错误的运算方法,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 类型1:求总数(加法)。
- 子分支:稍复杂应用题
- 类型: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
- 解题思路:
- 步骤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 步骤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步骤3:列式计算,并写出答语。
- 步骤4:验算结果是否合理。
- 例子:小明有15个苹果,吃了3个,又买了8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先算剩余,再算总数)。
- 图示:用流程图表示解题步骤。
- 易错点:解题步骤混乱,忽略中间步骤,计算错误。
一级分支:估算
- 概念: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不需要精确计算。
- 方法:将数字看作与其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计算。
- 例子:32 + 48 ≈ 30 + 50 = 80; 67 - 21 ≈ 70 - 20 = 50。
- 应用场景: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快速判断大小。
- 关键词:大约,大概,差不多。
- 易错点: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过大。
一级分支:练习与巩固
- 类型:各种类型的加减法练习题,包括口算,竖式计算,应用题,估算。
-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 建议:每天坚持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 资源:练习册,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