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 思维导图画》
1. 数的认识
1.1. 数的组成
- 核心概念: 个位、十位、百位(初步认知),理解位数及位值的意义。
- 思维导图分支:
- 个位:
- 定义:最右边的一位。
- 计数:0-9
- 实例:生活中单个物品的数量,如1支铅笔、5个苹果。
- 十位:
- 定义:从右边数第二位。
- 计数:10、20、30…90 (表示几个十)
- 与个位的关系:10个一是1个十。
- 实例:一捆铅笔(10支),一盒鸡蛋(10个)。
- 数的分解:
- 概念:把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
- 例子:12 = 10 + 2, 15 = 8 + 7
- 应用:加法运算的基础。
- 数的合成:
- 概念:把几个数合成一个数。
- 例子:10 + 2 = 12, 8 + 7 = 15
- 应用:加法运算的基础。
- 个位:
1.2. 数的大小比较
- 核心概念: 大于(>)、小于(<)、等于(=)。
- 思维导图分支:
- 符号:
- 大于号(>):开口朝左,尖头朝右。
- 小于号(<):开口朝右,尖头朝左。
- 等于号(=):两根平行线。
- 比较方法:
- 数数法:直接数数,数目多的数大。
- 利用数的组成: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比个位。
- 借助数轴: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
- 例子:
- 5 > 3 (5大于3)
- 2 < 7 (2小于7)
- 10 = 10 (10等于10)
- 符号:
1.3. 数的顺序
- 核心概念: 0-20(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数)的顺序,相邻数。
- 思维导图分支:
- 数轴:
- 直观展现数的顺序。
- 从左到右,数逐渐增大。
- 标注:0, 1, 2, 3, ... , 20
- 相邻数:
- 定义:紧挨着一个数的两个数。
- 例子:5的相邻数是4和6。
- 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
- 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 数轴:
2. 运算
2.1. 加法
- 核心概念: 合并,增加。
- 思维导图分支:
- 概念:
- 定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符号:+
- 组成:加数 + 加数 = 和
- 计算方法:
- 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
- 接着数:从一个数开始,往后数。
- 数的组成:利用数的分解与合成。
- 凑十法:将一个加数分解,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
- 应用题:
- 求总数:一共,总共。
- 增加:又来了,添加了。
- 例子:
- 3 + 2 = 5
- 8 + 5 = 13 (凑十法:8 + 2 + 3 = 10 + 3 = 13)
- 概念:
2.2. 减法
- 核心概念: 去掉,减少。
- 思维导图分支:
- 概念:
- 定义: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的运算。
- 符号:-
- 组成:被减数 - 减数 = 差
- 计算方法:
- 倒着数:从被减数开始,往前数。
- 数的分解:将被减数分解。
- 想加算减:根据加法算式,反推减法算式。
- 应用题:
- 剩余:还剩,剩下。
- 减少:少了,吃了。
- 比较:多多少,少多少。
- 例子:
- 5 - 2 = 3
- 13 - 5 = 8 (想加算减:因为 5 + 8 = 13,所以 13 - 5 = 8)
- 概念:
2.3. 20以内加减法
- 核心概念: 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 思维导图分支:
- 凑十法: (复习与强化)
- 破十法:
- 概念:将被减数分解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减数,再和剩下的几相加。
- 例子:13 - 5 = 10 - 5 + 3 = 5 + 3 = 8
- 算式练习:
- 口算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 多种形式:填空、选择、判断。
3. 图形与几何
3.1. 认识图形
- 核心概念: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思维导图分支:
- 平面图形:
- 长方形:四条边,两组对边相等。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 三角形:三条边。
- 圆形:没有角,曲线。
- 立体图形:
- 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 球:表面光滑,没有棱角。
- 图形的特点:
- 边数、角数、面的形状。
- 平面图形:
3.2. 认识位置
- 核心概念: 上下、前后、左右。
- 思维导图分支:
- 相对位置:
- 以上下为例: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 以前后为例:什么在什么的后面,什么在什么的前面。
- 以左右为例: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
- 观察角度:
- 明确观察者,从观察者的角度判断位置。
- 练习:
- 根据描述,指出物体的位置。
- 描述物体的位置。
- 相对位置:
4. 简单应用
4.1. 解决问题
- 核心概念: 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 思维导图分支:
- 步骤:
- 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用什么运算方法。
- 列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计算:计算出结果。
- 检验: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 常见题型:
- 求总数。
- 求剩余。
- 比较大小。
- 关键词:
- “一共”、“还剩”、“多”、“少”等。
- 步骤:
5. 分类与整理
- 核心概念: 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 思维导图分支:
- 分类标准:
- 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等。
- 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 用途: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 整理方法:
- 计数:数出每类物品的数量。
- 记录:用符号或数字记录数量。
- 呈现:用表格或图形呈现结果。
- 分类标准:
这个思维导图框架涵盖了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如果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困难,可以增加该分支的细节,提供更多的例子和练习。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