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的人物思维导图

姓名: 雨来
年龄: 十二三岁(少年)
居住地: 芦花村(抗日根据地)
父母: 务农,淳朴善良
姐姐: 细节描写不多,侧面烘托家庭氛围
家庭:
社会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敌后根据地

身份背景

体格: 结实,经常游泳
肤色: 健康的小麦色
眼神: 清澈,机灵,充满稚气
整体印象: 一个健康活泼的农村少年

外貌特征

不怕牺牲: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李老师藏在他家。
机智:利用水性逃脱敌人的追捕。
敢于担当:主动承担掩护李老师的责任。
勇敢:
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痛恨日本侵略者。
保护同志:尽一切努力保护李老师,不让敌人得逞。
维护集体利益:为了不暴露根据地的信息,宁死不屈。
爱国:
善于观察:能够迅速判断形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应变能力强:被捕后,能够冷静应对,寻找逃脱的机会。
水性好:利用自己擅长的游泳技能摆脱困境。
机智:
童真: 喜欢玩耍,对世界充满好奇。
淘气: 有时候会犯一些小错误。
纯洁: 思想简单,没有复杂的社会观念。
天真烂漫:
尊敬师长:对李老师非常敬重,听从老师的教导。
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友爱:与村里的孩子相处融洽。
朴实善良:
面对酷刑:承受了敌人残酷的拷打,但始终没有屈服。
信念坚定:对革命充满信心,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精神力量:即使身处险境,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坚强不屈:

性格特征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对知识充满渴望,学习认真刻苦。
学习:
李老师被敌人追捕时,雨来主动帮助老师藏身。
面对敌人的搜查,雨来表现得非常镇定。
掩护李老师:
因为不肯说出李老师的下落,雨来被敌人抓走。
在狱中,雨来遭受了严刑拷打。
被捕:
雨来利用自己擅长的游泳技能,成功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逃脱后,雨来继续参加抗日活动。
逃脱:
雨来面对死亡威胁,始终坚称没有出卖李老师。
这句话体现了雨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我没说,我没说!”:
成功逃脱后,雨来返回村庄,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雨来的英勇事迹在村里传开,激励了更多人参加抗日斗争。
返回村庄:

主要事件

师生关系:李老师是雨来的老师,也是雨来的革命引路人。
尊敬:雨来对李老师非常敬重,听从老师的教导。
保护:雨来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李老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李老师:
亲情:雨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朴实而深厚的。
孝顺:雨来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支持:父母支持雨来参加抗日活动,为他感到骄傲。
父母:
友谊:雨来与村民们相处融洽,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榜样:雨来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村民们参加抗日斗争。
保护:村民们也在关键时刻帮助雨来,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村民:
对立:雨来与日本侵略者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
仇恨:雨来痛恨日本侵略者,决心与他们斗争到底。
不屈:雨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屈服。
敌人:

与他人的关系

儿童形象的英雄: 象征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儿童的勇敢和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的代表: 雨来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精神。
革命力量的希望: 雨来的成长和奋斗,预示着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
时代精神的缩影: 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缩影,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象征意义

激励作用: 雨来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育意义: 雨来的形象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文学价值: 《小英雄雨来》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文化传承: 雨来的故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影响

《小英雄雨来的人物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数学思维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