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细胞的生命历程

I. 细胞的增殖

  • A. 细胞周期
      1. 概念: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
      1. 阶段:
        • a. 间期:
        • (1) 时间长,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
        • (2) 主要变化: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 (3) 意义: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和能量。
        • b. 分裂期:
        • (1) 时间短。
        • (2) 过程:
          • (i) 前期:
            • (a) 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
            • (b)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 (c) 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ii) 中期:
            • (a)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b) 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 (iii) 后期:
            • (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
            • (b) 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 (iv) 末期:
            • (a) 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 (b)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 (c) 细胞质分裂(动物细胞:细胞膜内陷;植物细胞: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1. 调控:
        • a. 细胞周期的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b. 基因的表达调控决定细胞周期的进程。
  • B. 有丝分裂
      1. 特点: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1. 意义:保持生物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1. 重要性:生长发育、损伤修复、无性生殖。
  • C. 无丝分裂
      1. 过程:没有纺锤丝出现,没有染色体的变化,细胞核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胞质随后分裂成两部分。
      1. 实例:酵母菌、蛙的红细胞。
      1. 特点:简单、快速。

II. 细胞的分化

  • A. 概念
      1.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 本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 普遍性:普遍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
  • B. 特点
      1. 持久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1. 普遍性:发生在生物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1. 可逆性:在特定条件下,分化的细胞可以回复到未分化的状态,如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
  • C. 意义
      1. 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1. 有利于提高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
  • D. 应用
      1. 组织培养: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培育新的植物个体。
      1. 干细胞研究: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力,为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可能性。

III.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 A. 细胞的衰老
      1.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在整体上的表现。
      1. 细胞衰老特征:
        • a. 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
        • b.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 c. 色素积累,细胞代谢废物增多。
        • d. 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 细胞衰老的原因:
        • a. 基因的调控。
        • b. 自由基的损害。
        • c. 端粒的缩短。
  • B. 细胞的凋亡
      1. 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 过程:
        • a. 细胞膜内陷。
        • b. 细胞与周围环境分离。
        • c. 细胞解体形成凋亡小体。
        • d. 被吞噬细胞吞噬。
      1. 意义:
        • a. 清除体内多余的、衰老的或发生突变的细胞。
        • b. 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 c.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 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程序性的死亡,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病理性的死亡。
  • C. 癌症细胞的特点
      1. 无限增殖:失去正常细胞的增殖调控机制。
      1.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于转移。
      1. 易于转移:癌细胞能够从原位脱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 D. 细胞癌变的原因
      1.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 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 E. 细胞癌变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IV. 细胞的全能性

  • A. 概念
      1. 定义: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 原因: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 B. 实验证据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
      1.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羊多莉。
  • C. 应用
      1. 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培育无病毒植株。
      1. 动物克隆:培育优良品种,构建动物模型,用于器官移植研究。
      1. 单克隆抗体:制备特异性抗体,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V. 章节重点总结

  • 细胞增殖是有丝分裂的基础,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全能性是细胞工程的基础。
  • 理解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特征和意义,以及细胞癌变的原因和预防。
  • 掌握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应用,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的原理和意义。

VI. 易错点和疑难点

  • A. 细胞周期的判断: 细胞周期一定是连续的,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 B. 有丝分裂图像的判断: 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注意中心体、细胞壁、细胞板等结构。
  • C. 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是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D.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程序性的死亡,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病理性的死亡。
  • E. 癌症细胞的特点和癌变原因: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和易于转移的特点,癌变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七年级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