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七年级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七年级》

一、地球的自转

1.1 自转的概念

  • 定义: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 轴心: 地轴(贯穿地心且倾斜于黄道面的假想轴)。
  •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
  • 周期:
    • 恒星日: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23小时56分4秒。
    • 太阳日: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所需的时间,平均为24小时。
  • 速度:
    • 线速度: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 角速度: 除两极为0外,其余各地相同。

1.2 自转的意义

  • 产生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有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区域,产生昼夜现象。
  • 地方时差异: 不同经度的地方,因自转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东早西晚。
    •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个经度。
    • 区时: 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统一时间。
    • 北京时间: 东八区(120°E)的区时。
  • 地转偏向力:
    • 定义: 地球自转产生的使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 方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 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洋流方向、河流的侵蚀和堆积等。

1.3 自转的应用

  • 确定方向: 利用地球自转,结合太阳、星辰等天体可以确定方向。
  • 导航: 地球自转是现代导航技术的基础,例如GPS定位。
  • 气象预报: 地转偏向力是影响天气系统运动的重要因素。
  • 时差计算: 根据经度差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二、地球的公转

2.1 公转的概念

  •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 轨道: 近似椭圆的轨道。
  •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
  • 周期:
    • 恒星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365.2564天。
    • 回归年: 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所需的时间,大约365.2422天。
  • 速度:
    • 线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角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23°26'。

2.2 公转的意义

  • 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发生变化,产生季节变化。
  • 太阳高度角变化: 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
  •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向南北两侧递减。
  • 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 极昼: 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以上。
    • 极夜: 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以下。

2.3 公转的应用

  • 农业生产: 了解季节变化和光照时间,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 旅游: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可以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
  • 能源利用: 根据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合理利用太阳能。
  • 节日安排: 许多节日与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有关,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

三、地球运动的影响

3.1 对气候的影响

  • 气温: 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 降水: 气温影响水汽蒸发,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影响降水分布。
  • 风向: 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导致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

3.2 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节律: 许多生物的活动和生长与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关。
  • 生物分布: 气候差异影响生物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 生物进化: 地球运动引起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的进化产生影响。

3.3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 地球运动影响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特点安排种植。
  • 交通: 地球运动影响导航和交通运输,需要考虑时差和地转偏向力。
  • 生活: 地球运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和生活方式。
  • 文化: 许多文化习俗和节日与地球运动有关,如春耕、秋收等。

四、重要概念辨析

  • 太阳日与恒星日: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4分钟,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 黄赤交角与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将始终在赤道附近,地球上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极昼极夜范围与太阳直射点: 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越大,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也越大。

五、知识拓展

  • 岁差: 地球自转轴的指向在缓慢变化,称为岁差,周期约为26000年。
  • 地球的章动: 地球自转轴除了岁差运动外,还有一种小幅度的周期性摆动,称为章动。
  • 地磁: 地球的磁场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对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的侵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上为《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七年级》的内容,涵盖了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及其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五年级思维导图第五单元数学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