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思维导图》
一、 核心板块
1. 课文精讲
1.1 散文精读
1.1.1 《春》 (朱自清)
- 主旨: 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热爱和赞美之情。
- 结构分析:
- 盼春图: 描绘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
- 绘春图:
- 春草: 嫩绿、柔软、充满活力。
- 春花: 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 春风: 温柔、轻拂。
- 春雨: 细腻、滋润。
- 迎春的人们: 精神抖擞、充满希望。
- 颂春图: 赞美春天,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 写作特点:
- 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使景物生动形象。
-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重点语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1.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 主旨: 描绘了济南冬天独特的、温暖而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 结构分析:
- 总写: 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温暖。
- 细写:
- 阳光下的山: 温晴、安适、慈善。
- 水中的山: 倒影清晰、色彩丰富。
- 雪后的山: 白亮、洁净、可爱。
- 古城: 安静、祥和。
- 写作特点:
- 对比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 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特征。
- 充满人情味,赋予景物生命力。
- 重点语句: “看吧,由澄清的空中,向下看吧,我敢说定,那里仿佛有一张小毯子盖住一切。”
1.1.3 《山中访友》 (李汉荣)
- 主旨: 描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各种事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 结构分析:
- 总起: 点明主题——山中访友。
- 分述: 拜访不同“朋友”:
- 老桥、石级。
- 树木、山泉。
- 鸟雀、白云。
- 总结: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 写作特点:
- 拟人化的手法,使山中的事物充满灵性。
- 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 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1.2 诗歌赏析
1.2.1 《童趣》 (清·袁枚)
- 主旨: 描写了儿童在田野间捕捉昆虫的乐趣,表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童年生活。
- 重点语句: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2.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主旨: 描写了母亲对病残儿子的关爱和鼓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 主题: 母爱,生命,坚强。
- 写作特点:
- 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
- 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1.3 议论文初步
1.3.1 《猫》 (郑振铎)
- 主旨: 描写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虐猫行为的厌恶和谴责。
- 重点: 表达了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 写法: 借猫喻人,侧面反映社会现象。
2. 语言积累
2.1 字词积累
- 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辨析。
- 多音字、形近字的区分。
- 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2 语法知识
-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 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
-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 复句类型: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2.3 修辞手法
-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 拟人。
- 夸张。
- 排比。
- 对偶。
- 反复。
- 设问。
- 反问。
3. 写作指导
3.1 记叙文写作
-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 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3.2 说明文写作
- 说明的对象:事物、事理。
-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 说明的语言:准确、简明。
3.3 议论文写作
-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 单元知识细化
1. 第一单元
- 《春》、《济南的冬天》的景物描写技巧。
- 《山中访友》的拟人化手法。
- “说和写”: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学习细致观察事物,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2. 第二单元
- 《秋天的怀念》的母爱主题。
- 《散步》的家庭伦理。
- 《“皇帝的新装”》的讽刺艺术。
- “读和写”: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3. 第三单元
- 《猫》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的情感。
- 《动物笑谈》的趣味性与科学性。
- 《狼》的故事寓意。
- “积累与运用”: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4. 第四单元
- 《植树的牧羊人》的环保意识。
- 《古代诗歌五首》的意境和情感。
- “写作”:学习书信的格式和表达方式。
5. 第五单元
- 《短文两篇》(《珍珠鸟》、《丑小鸭》)所蕴含的哲理。
- 《伟大的悲剧》的英雄主义。
- “口语交际”:学会倾听和表达,进行有效的沟通。
6. 第六单元
- 《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崇高精神。
-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顽强意志。
- “综合性学习”: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重难点分析
- 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 文言文的翻译及理解。
- 写作技巧的运用。
-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 学习方法指导
- 预习:通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
- 多阅读,扩大知识面。
- 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 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五、 拓展延伸
- 推荐阅读:与教材相关的名家名篇。
- 观看: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
- 实践: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写作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