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思维导图

《水浒传武松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武松

一、生平经历

  • 早年经历:
    • 籍贯:清河县(今属河北)
    • 家庭:父母早亡,与哥哥武大郎相依为命
    • 性格:豪爽仗义,武艺高强,胆识过人
    • 绰号:行者(后)
  • 景阳冈打虎:
    • 起因:路过景阳冈,不信店家劝阻,执意上山
    • 经过:醉酒状态下遭遇猛虎,赤手空拳搏斗,最终将虎打死
    • 影响:名扬天下,被阳谷县知县赏识,任命为都头
  • 怒杀潘金莲、西门庆:
    • 起因: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毒害
    • 调查:发现真相后,决心为哥哥报仇
    • 过程:先到狮子楼质问西门庆,后在武大郎灵前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
    • 结果:主动投案自首,被判发配孟州
  • 醉打蒋门神:
    • 原因:张都监为笼络武松,将玉兰许配给他;但后被张都监陷害,诬陷偷盗
    • 过程:武松识破张都监的阴谋,怒而反抗,醉酒后痛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快活林
    • 影响:彻底与官府决裂,被迫走上反抗道路
  • 血溅鸳鸯楼:
    • 原因:张都监欲杀害武松,武松侥幸逃脱
    • 过程:武松杀死张都监一家及参与陷害他的众人,并在墙上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字迹
    • 影响:彻底走上梁山
  • 二龙山落草:
    • 原因:逃亡过程中,在十字坡结识孙二娘、张青,后一同前往二龙山入伙
    • 经历:与鲁智深、杨志等好汉一同在二龙山聚义
  • 梁山聚义:
    • 加入:二龙山好汉一同归顺梁山
    • 排名:梁山步军头领第二名
    • 职务:负责梁山步兵作战
  • 征战经历:
    • 多次参与梁山对外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 征辽:参与征辽战役,表现英勇
    • 征方腊:参与征讨方腊,经历残酷战斗
  • 最终结局:
    • 断臂: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
    • 六和寺:平定方腊后,武松拒绝朝廷封赏,在六和寺出家,最终在此终老
    • 追封:去世后,被追封为清忠祖师

二、人物性格

  • 勇猛:
    • 景阳冈打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体现其勇猛无畏
    • 醉打蒋门神:醉酒状态下仍能痛打蒋门神,展现其战斗力
    • 血溅鸳鸯楼:孤身一人杀死张都监一家,足见其胆识和武力
  • 义气:
    • 为武大郎报仇:不顾个人安危,为哥哥报仇雪恨,体现其重情重义
    • 帮助施恩:为施恩夺回快活林,体现其仗义疏财
    • 梁山聚义:与其他好汉一同聚义,体现其忠义精神
  • 侠义:
    • 路见不平:多次出手帮助弱小,体现其侠义心肠
    • 除暴安良:打击恶势力,维护社会正义
  • 粗犷:
    • 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 言语粗鲁,但充满真诚
  • 刚烈:
    • 面对 injustice,绝不妥协
    • 宁死不屈,勇于反抗
  • 有仇必报:
    • 对于陷害自己的人,绝不手软
    • 恩怨分明,快意恩仇

三、重要事件分析

  • 景阳冈打虎:
    • 象征意义:武松勇猛的象征,奠定其英雄地位
    • 情节分析:突显武松的胆识和武力,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 怒杀潘金莲、西门庆:
    • 伦理分析:为兄报仇,符合传统道德观念,但杀人行为也引发争议
    • 情节分析:展现武松的果断和狠劲,以及对恶势力的憎恨
  • 醉打蒋门神:
    • 社会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的腐败
    • 情节分析:体现武松的反抗精神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 血溅鸳鸯楼:
    • 转折点:武松彻底走上反抗道路,与官府决裂
    • 情节分析:展现武松的绝望和愤怒,以及对 justice 的渴望

四、人物关系

  • 武大郎: 兄弟情深,是武松为之复仇的对象
  • 潘金莲: 嫂子,但与武松关系紧张,最终被武松杀死
  • 西门庆: 奸夫,武松的仇人,被武松杀死
  • 施恩: 受武松帮助,武松为其夺回快活林
  • 张都监: 陷害武松,最终被武松杀死
  • 鲁智深: 好友,一同在二龙山和梁山聚义
  • 宋江: 梁山首领,武松对其忠诚,但保持一定距离

五、主题思想

  • 反抗精神: 武松勇于反抗 injustice,体现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 忠义观念: 武松重情重义,为兄弟报仇,忠于梁山,体现了传统的忠义道德
  • 悲剧英雄: 武松的英雄事迹充满悲剧色彩,最终的结局也令人惋惜
  • 社会批判: 通过武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的腐败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数学思维导图五下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