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一上册思维导图

《历史初一上册思维导图》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 元谋人
    • 时间:约170万年前
    • 地点:云南元谋
    • 意义: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 北京人
    • 时间:约70万-20万年前
    • 地点:北京周口店
    • 特征:
      • 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石器)
      • 懂得使用火,过群居生活
    • 意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为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 山顶洞人
    • 时间:约3万年前
    • 地点:北京周口店
    • 特征:
      • 掌握磨制石器技术
      • 会人工取火
      • 懂得缝制衣服
      • 开始有审美观念和埋葬习俗
    • 意义:代表了原始人群体向氏族公社的过渡。

2. 原始农耕文化

  • 河姆渡遗址
    • 时间:约7000年前
    • 地点:浙江余姚
    • 特征:
      • 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 建造干栏式房屋
  • 半坡遗址
    • 时间:约6000年前
    • 地点:陕西西安
    • 特征:
      • 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
      •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使用彩陶
  • 大汶口文化
    • 时间:约6500-4500年前
    • 地点:黄河流域
    • 特征:
      • 出现贫富分化,阶级萌芽

3. 传说时代的氏族首领

  • 黄帝
    • 贡献: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
      • 发明舟车,为后世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意义: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尧舜禹
    •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 禹的贡献:治理洪水,为民造福。

4. 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 建立
    •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 建立者:禹
    • 都城:阳城
  • 标志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设置官职,建立军队
    • 制定刑法
  • 灭亡
    • 末代君主:桀
    • 原因:暴政,失去民心

5. 商朝

  • 建立
    • 建立者:汤
    • 灭亡:推翻夏桀
  • 都城
    • 多次迁都,后定都殷(今河南安阳)
  • 经济
    • 农业:发展迅速,主要农作物是粟
    • 手工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 政治
    • 设置官职,军队,制定刑法
    • 内外服制度
  • 文化
    • 甲骨文:
      • 记载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等
      • 意义: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青铜器:
      •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灭亡
    • 末代君主:纣
    • 原因:暴政,失去民心

6. 西周

  • 建立
    • 建立者:周武王
    • 灭亡:推翻商纣
  • 都城
    • 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巩固统治
      • 内容: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见周王,并向周王进献贡品,战时带兵随周王作战。
      • 作用: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 衰落:后期诸侯势力强大,互相攻伐,周王室衰微。
  • 经济
    • 农业:重要产业
    • 手工业:青铜铸造业继续发展
  • 灭亡
    • 末代君主:周幽王
    • 原因:烽火戏诸侯,导致统治危机
    • 迁都:周平王迁都洛邑,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二、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变革

1.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 社会经济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 政治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2. 战国七雄

  • 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 主要战役
    • 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围魏救赵”,大败魏军。
    • 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再次“围魏救赵”,击败魏军,魏国势力衰落。
    • 长平之战:秦国大败赵国,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

3. 商鞅变法

  • 背景:秦孝公任用商鞅
  • 时间:公元前356年
  • 主要内容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 奖励耕战,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 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 作用
    • 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

4. 百家争鸣

  • 背景:社会大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 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 思想:
        • 孔子:仁、礼、中庸,主张以德治国。
        •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 荀子:礼法并施。
    • 道家: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 思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墨家:
      • 代表人物:墨子
      • 思想:兼爱、非攻。
    • 法家:
      • 代表人物:韩非子
      • 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
    • 兵家:
      • 代表人物:孙武
      • 著作:《孙子兵法》
  • 影响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秦朝的统一

  • 统一
    • 时间:公元前221年
    • 人物:秦始皇
    • 过程:先后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 措施
    • 政治: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
      •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 文化:
      •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
      • 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
  • 意义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灭亡
    • 原因:秦始皇暴政,人民不堪忍受。
    • 表现:徭役繁重、刑法严苛。
    • 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西汉的建立与巩固

  • 建立
    • 建立者:刘邦
    • 灭亡秦朝后建立
  • 巩固
    • 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 汉武帝:
      •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 东汉的兴衰

  • 建立
    • 建立者:刘秀
    • 定都:洛阳
  • 光武中兴
    • 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东汉王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 外戚和宦官专权
    •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腐败。
  • 黄巾起义
    • 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 领导者:张角
    •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为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
  • 东汉灭亡
    • 最终被曹丕篡位,建立了曹魏。

3.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 科技
    • 张衡: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 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文化
    • 史学:《史记》(司马迁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医学:《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4. 丝绸之路

  • 开辟: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 影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石榴、玻璃等传到中国。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英语八个时态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