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思维导图》

一、经济生活概述

1. 生产与消费

1.1. 生产

  • 生产的概念: 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活动。
  • 生产的决定作用: 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 生产的类型: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等。
  • 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

1.2. 消费

  • 消费的概念: 利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活动。
  • 消费的意义: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 消费的类型:
    • 按消费对象分: 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 按消费目的分: 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 按消费方式分: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等。
  • 消费的影响因素:
    • 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
    • 物价: 物价上涨,消费减少;物价下降,消费增加。
    • 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
    • 商品性能和质量: 商品性能优良,质量可靠,能吸引消费者。

1.3.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 生产决定消费: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 消费调节生产。
    • 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

2.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1. 生产

  • (同 1.1)

2.2. 分配

  • 分配的概念: 将生产成果在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活动。
  • 分配的原则: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影响分配的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市场机制、分配政策等。

2.3. 交换

  • 交换的概念: 人们以货币为媒介,将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互相给予的活动。
  • 交换的形式: 商品交换、劳务交换、技术交换等。
  • 交换的媒介: 货币。
  • 交换的意义: 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4. 消费

  • (同 1.2)

2.5. 四者关系

  •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决定交换和消费;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

1.1. 市场

  • 市场的概念: 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 市场的基本要素: 商品、货币、市场主体。
  • 市场的类型: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1.2. 市场机制

  • 价格机制: 价格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资源配置。
  • 供求机制: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反过来价格又影响供求。
  • 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风险机制: 承担风险,激励创新。

1.3. 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

  • 优点:
    • 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 缺点:
    • 存在市场失灵,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等。
    • 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 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兼顾效率与公平。
  • 能够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加强宏观调控。

2.2. 宏观调控

  •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 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宏观调控的手段:
    •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法律手段: 制定和执行经济法律法规。
    • 行政手段: 行政命令、指示等。

2.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
    • 完善产权制度。
    •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 转变政府职能。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经济全球化

1.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国际投资规模扩大。
  • 跨国公司日益活跃。
  •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 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 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 消极影响:
    • 加剧国际竞争。
    • 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经济不稳定。
    • 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可能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2. 对外开放

2.1. 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趋势。

2.2. 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

  • 吸收外资。
  • 对外贸易。
  • 对外投资。
  • 技术引进。
  •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2.3. 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四、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科学发展观

1.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经济更加发展。
  • 民主更加健全。
  • 科教更加进步。
  • 文化更加繁荣。
  • 社会更加和谐。
  •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

  •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希望以上思维导图对你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有所帮助。记住,理解概念并构建知识体系是学好政治的关键。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