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思维导图

《电解质思维导图》

一、电解质的定义与分类

1.1 定义

  • 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 核心:导电性来源于自由移动的离子。

1.2 分类

1.2.1 按照解离程度

  • 强电解质
    •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 特点:溶液中几乎全部分解成离子。
    • 实例:强酸(HCl、H₂SO₄、HNO₃)、强碱(NaOH、KOH、Ba(OH)₂)、绝大多数盐(NaCl、KNO₃、CuSO₄)
    • 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使用“=”
  • 弱电解质
    •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 特点:溶液中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
    • 实例:弱酸(CH₃COOH、H₂CO₃、HF)、弱碱(NH₃·H₂O、Al(OH)₃)、水
    • 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使用“⇌”

1.2.2 按照化学组成

    • 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H⁺)的化合物。
    • 强酸:HCl, H₂SO₄, HNO₃, HI, HBr, HClO₄ (注意:氢氟酸是弱酸)
    • 弱酸:CH₃COOH, H₂CO₃, H₂SO₃, HF, H₃PO₄, H₂S
    • 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 强碱:NaOH, KOH, Ba(OH)₂, Ca(OH)₂ (注意:氢氧化钙微溶,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
    • 弱碱:NH₃·H₂O, Al(OH)₃, Fe(OH)₃, Cu(OH)₂
    • 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强电解质盐:NaCl, KNO₃, CuSO₄, FeCl₃, (绝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少数特殊情况除外)
    • 弱电解质盐:无常见弱电解质盐,一般盐都为强电解质。
  • 氧化物
    • 概念强调:有些氧化物溶于水后能形成酸或碱,因此要区别对待。
    • 酸性氧化物:SO₂, CO₂, P₂O₅ (溶于水生成酸)
    • 碱性氧化物:Na₂O, K₂O, CaO, BaO (溶于水生成碱)
    • 两性氧化物:Al₂O₃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二、非电解质

2.1 定义

  • 定义: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核心: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2 常见非电解质

  • 单质:如O₂, N₂, H₂, C, Fe, Cu, Al 等
  • 多数有机物:如乙醇(C₂H₅OH), 蔗糖(C₁₂H₂₂O₁₁), 葡萄糖(C₆H₁₂O₆), 乙醚, 油脂
  • 某些氧化物:如H₂O, CO, NO

2.3 注意事项

  • 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 导电性是宏观性质,电离是微观本质:电解质导电是由于其电离出的离子自由移动,而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因此不能导电。
  • 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物质是否溶于水:溶解性与电离性无关,例如,SO₂能溶于水,但它是非电解质;BaSO₄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溶解部分完全电离)。
  • 纯净物与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纯净物。混合物不讨论是否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是导体,不是电解质,导电原理是自由电子。
  •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H₂O ⇌ H⁺ + OH⁻,但电离程度很小。

三、电离方程式

3.1 定义

  • 定义: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离子的式子。

3.2 书写原则

  • 正确书写化学式
  • 正确判断电离出的离子及电荷数
  • 强电解质用“=”连接,弱电解质用“⇌”连接
  • 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但离子方程式通常一步写出,如H₂S: H₂S ⇌ 2H⁺ + S²⁻
  • 多元弱碱一步写出,如Fe(OH)₃: Fe(OH)₃ ⇌ Fe³⁺ + 3OH⁻
  • 复杂盐类:拆分成对应离子,注意化合价和数量关系。如明矾 KAl(SO₄)₂·12H₂O = K⁺ + Al³⁺ + 2SO₄²⁻ + 12H₂O

3.3 常见电离方程式举例

  • NaCl = Na⁺ + Cl⁻
  • H₂SO₄ = 2H⁺ + SO₄²⁻
  • NaOH = Na⁺ + OH⁻
  • Ba(OH)₂ = Ba²⁺ + 2OH⁻
  • CH₃COOH ⇌ CH₃COO⁻ + H⁺
  • NH₃·H₂O ⇌ NH₄⁺ + OH⁻
  • Al₂(SO₄)₃ = 2Al³⁺ + 3SO₄²⁻
  • Al(OH)₃ ⇌ Al³⁺ + 3OH⁻

四、应用

4.1 离子反应

  • 本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 书写原则
    • 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 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气体、水、氧化物、单质、弱电解质分子等保留分子式。
    •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考虑是否加热,产物不同。
    • 多元酸、多元碱注意完全电离。

4.2 溶液的导电性

  • 溶液导电性取决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浓度越大,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性越强。
  •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溶液,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
  • 溶液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导电性强。

4.3 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

  • 水的电离:H₂O ⇌ H⁺ + OH⁻,是一个可逆过程,受温度影响。
  • 酸碱性与H⁺和OH⁻浓度的关系
    • 酸性溶液:c(H⁺) > c(OH⁻)
    • 中性溶液:c(H⁺) = c(OH⁻)
    • 碱性溶液:c(H⁺) < c(OH⁻)

五、总结

  •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是基础
  • 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是关键
  • 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是必备技能
  • 灵活应用电解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目标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认识大数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