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思维导图

《三年级上学期思维导图》

一、语文

1. 识字与写字

  • 识字目标:
    • 认识300个生字,会写200个生字。
    •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 识字方法:
    • 形声字识字:利用形旁和声旁记忆字形和字音。
      • 例如:青字族识字(清、晴、请、情)。
    • 象形字、会意字识字:了解字形的演变,体会字的含义。
      • 例如:日、月、山、水等象形字;明、休、森等会意字。
    •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利用已学过的字,通过加减偏旁部首学习新字。
      • 例如:木 + 子 = 李;秋 - 火 = 禾。
    • 编儿歌、编故事识字: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或故事,帮助记忆。
    • 游戏识字:通过字卡、识字游戏等方式,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 写字要求: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 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汉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练习使用田字格,掌握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练习硬笔书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 重要偏旁部首:
    • 提手旁、木字旁、草字头、三点水、言字旁、单人旁、双人旁、反犬旁、竖心旁、宝盖头、走之旁、绞丝旁。

2. 词语积累与运用

  • 词语类型:
    • 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漂亮 - 美丽。
    • 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语,例如:高 - 矮。
    • ABB式词语:表示状态的词语,例如:亮晶晶、笑嘻嘻。
    • AABB式词语:表示状态的词语,例如:高高兴兴、清清楚楚。
    • ABAC式词语:前后结构相似的词语,例如:一心一意、自言自语。
    • 成语:简短精辟的固定词组,例如:一鸣惊人、画龙点睛。
  • 词语运用:
    • 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做到语句通顺、意思完整。
    • 能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运用到写作中。
    • 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意思。
    • 了解一些常用的成语,并能正确使用。
  • 扩词练习:
    • 给一个词语扩充词语,例如:美丽 - 美丽的风景。

3. 课文学习

  • 阅读理解: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能回答课后练习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内容分析:
    • 人物描写: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 景物描写:了解景物的特点、描写手法(例如:比喻、拟人)。
    • 事情发展: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情感表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喜爱、赞美、悲伤等。
  • 写作技巧:
    •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例如: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条理清晰。
    •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学习如何开头、结尾。
    • 学习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4. 写作

  • 写作要求:
    •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表达清楚、条理清晰。
    • 能写简单的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和感受。
    • 能写简单的童话故事,发挥想象力。
    • 能写简单的应用文,例如:留言条、通知。
  • 写作指导:
    • 明确写作目的:知道为什么要写,写给谁看。
    • 确定写作内容: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
    • 理清写作思路:列出写作提纲,确定文章的结构。
    • 运用恰当的语言: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 修改润色:检查文章是否有错别字、语病,修改不通顺的地方。

二、数学

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 口算: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几百几十加减几十。
  • 笔算:
    •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退位减法)。
    •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 验算:
    • 加法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 减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 解决问题:
    •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正确计算。
    • 理解“大约”、“估算”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估算。

2. 测量

  • 长度单位:
    • 认识毫米(mm)、分米(dm)、千米(km)。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 重量单位:
    • 认识吨(t)。
    • 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 = 1000千克。
    • 能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换算。
  • 测量工具:
    • 认识直尺、卷尺、米尺、秤等测量工具。
    •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 估计:
    • 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3. 四边形

  • 认识四边形:
    • 知道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
    • 能辨认出常见的四边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
    •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会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
    • 理解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 长方形周长 = (长 + 宽) × 2
      •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 能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

4. 倍的认识

  • 倍的含义:
    •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倍的计算: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解决问题:
    • 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 多位数乘一位数

  • 口算:
    • 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例如:200×3)。
  • 笔算:
    • 一位数乘多位数(不连续进位)。
    • 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
  • 估算:
    • 能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
  • 解决问题:
    • 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时、分、秒

  • 时间单位:
    • 复习时、分、秒的认识。
    •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 = 60分,1分 = 60秒。
    • 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 时间计算:
    • 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 解决问题:
    • 能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数的意义:
    • 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
    • 能用分数表示简单的图形的几分之一。
  • 分数的读写:
    •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 分数大小比较:
    • 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 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8. 数学广角-集合

  • 集合的概念:
    • 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
  • 集合的表示:
    • 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 集合的应用:
    • 能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关于百分数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