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政治思维导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概述
- 定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 基本特征:
- 自主性: 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
- 平等性: 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 竞争性: 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开放性: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促进要素流动。
- 法制性: 以法律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市场调节的优点与局限性:
- 优点: 能够及时反映供求变化,灵敏性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鼓励经营者提高效率。
- 局限性: 自发性 (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正当竞争等);盲目性 (可能导致经济波动、结构失衡);滞后性 (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2. 宏观调控
- 必要性: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避免经济波动和社会问题。
- 主体: 国家
- 目标:
- 促进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手段:
-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税收、财政支出)、货币政策 (利率、汇率、信贷规模)。
- 法律手段: 制定经济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 行政手段: 发布行政命令、规定等,进行临时性干预。
-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 互补性: 市场调节是基础,宏观调控是保障。
-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 宏观调控要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公平竞争,相互促进。
-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注重效率,更注重公平。
- 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企业与劳动者
1. 企业的经营
- 公司制:
-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 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 企业的责任:
- 经济责任: 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利润,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 社会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保护环境,关爱员工,回馈社会。
- 企业经营成功因素:
- 正确的经营战略。
-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 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 优秀的员工队伍。
2.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 权利:
-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休息休假的权利。
-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 义务:
- 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 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义务。
-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企业和劳动者应加强沟通,协商解决矛盾。
3. 新型就业形态
- 特点: 灵活性、多样性、自由度高。
- 类型: 平台就业、自由职业、零工经济等。
- 挑战: 权益保障不足、社会保障缺失、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 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监管,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技能。
三、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 收入分配
- 分配制度:
-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主要的分配方式。
-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 再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
- 收入差距:
- 合理性: 收入差距能够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提高效率。
- 不合理性: 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 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
- 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 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
- 加强税收调节,缩小高低收入差距。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基本生活。
- 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
2. 社会保障
- 目标: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 体系:
-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
- 社会福利: 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福利服务。
- 慈善事业: 社会力量捐赠,帮助弱势群体。
- 作用: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 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
四、财政与税收
1. 财政
- 定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 作用:
- 促进经济发展。
- 改善人民生活。
- 保障国家安全。
- 维护社会稳定。
- 收入: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
- 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技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国防支出等。
2. 税收
- 定义: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 作用:
- 组织财政收入,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 调节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 类型:
-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 直接税、间接税。
- 按税收征收对象: 所得税、财产税、流转税。
3. 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
-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支持国家发展。
- 国家应依法征税,规范税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