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二十章思维导图电与磁》
一、 电与磁的联系总览
1.1 电生磁
- 电流的磁效应:
- 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电流越大,磁场越强。
- 距离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 安培定则:
- 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 直导线: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弯曲指向磁场方向。
- 环形电流:四指弯曲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环形中心磁场方向。
- 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
- 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 磁场强度:
- 符号:B
- 单位:特斯拉 (T)
-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 磁感线:
- 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
-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外部)。
- 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磁场越强。
- 永不相交,闭合曲线。
1.2 磁生电
- 电磁感应:
- 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闭合回路。
- 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 磁通量:
- 符号:Φ
- 单位:韦伯 (Wb)
- Φ = B A cosθ (B为磁感应强度,A为有效面积,θ为磁感线与面积法线的夹角)。
- 磁通量变化:
- B变化
- A变化
- θ变化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E = n * ΔΦ / Δt (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Δt为时间)。
-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楞次定律:
- 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 本质:能量守恒定律。
- 可用于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 感应电流的产生:
- 回路闭合时,感应电动势驱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
- 感应电流方向可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
- 电磁阻尼:
-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会阻碍导体的运动。
- 应用:电磁制动,电磁缓冲。
二、 电场与磁场的综合应用
2.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电场力:
- F = qE (q为电荷量,E为电场强度)。
- 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恒定。
- 运动类型:
- 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
- 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电场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 类平抛运动(初速度与电场力方向垂直)。
- 能量问题:
- 电场力做功:W = qU (U为电势差)。
- 电势能:E_p = qφ (φ为电势)。
- 动能定理的应用。
2.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洛伦兹力:
- f = qvBsinθ (q为电荷量,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θ为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 洛伦兹力不做功。
- 洛伦兹力方向:左手定则。
- 运动类型:
- 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
-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 向心力:f = qvB = mv²/r。
- 半径:r = mv / qB。
- 周期:T = 2πm / qB。
- 组合场:
- 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同时存在。
- 分析受力情况,确定运动状态。
- 速度选择器:v = E/B。
2.3 电磁感应的应用
- 发电机:
- 原理:电磁感应。
- 交流发电机:产生正弦交流电。
- 电动势最大值:E_m = nBAω (n为线圈匝数,B为磁感应强度,A为面积,ω为角速度)。
- 交流电的有效值:E = E_m / √2, U = U_m / √2, I = I_m / √2。
- 变压器:
- 原理:电磁感应。
- 电压关系:U₁/U₂ = n₁/n₂ (n为匝数)。
- 电流关系:I₁/I₂ = n₂/n₁。
- 功率关系:P₁ = P₂ (理想变压器)。
- 电动机:
- 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直流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三、 电磁波
3.1 电磁波的产生
-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激发,在空间中传播的波。
- 产生条件:变化的电场或磁场。
3.2 电磁波的特性
- 波长、频率和速度的关系:c = λf (c为光速,λ为波长,f为频率)。
-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 传播速度:c = 3.0 × 10⁸ m/s (真空中)。
- 电磁波具有能量。
- 电磁波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3.3 电磁波的应用
- 无线电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 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
- 医学成像:X射线、γ射线。
- 雷达: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
四、 总结
电与磁联系紧密,相互依存,构成了宏大而精妙的电磁世界。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掌握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电磁波的特性,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电与磁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