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 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 史前时期
1.1. 远古人类的出现与演进
-
元谋人:
- 距今约170万年。
-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 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北京人:
- 距今约70万-20万年。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
- 保留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
-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
- 群居生活。
-
山顶洞人:
- 距今约3万年。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 磨制石器,掌握钻孔技术。
- 会人工取火。
-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 注重装饰,有审美观念。
- 氏族社会。
1.2. 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
河姆渡遗址:
- 距今约7000年。
- 位于长江流域。
- 种植水稻。
- 干栏式房屋。
-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
-
半坡遗址:
- 距今约6000年。
- 位于黄河流域。
- 种植粟。
- 半地穴式房屋。
- 使用磨制石器和石刀。
- 彩陶。
1.3. 部落、部落联盟与禅让制
-
黄帝:
- 传说中的华夏族首领。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民挖井,发明舟车。
- 其史料带有神话色彩,但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某些特征。
-
炎帝:
- 传说中的华夏族首领。
- 教民耕种,发明医药。
-
涿鹿之战:
- 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华夏族逐渐形成。
-
尧舜禹时期:
- 禅让制: 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贤能之人。
- 大禹治水: 疏导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奉献精神。
2. 夏朝
2.1. 建立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2. 统治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 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 国家机构的初步建立。
2.3. 灭亡
- 夏桀暴政,激起民愤。
- 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
3. 商朝
3.1. 建立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2. 统治
- 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
- 设置百官,建立军队。
- 重视占卜,甲骨文。
- 青铜器制造技术高超(司母戊鼎)。
- 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政治稳定。
3.3. 灭亡
- 商纣王暴政。
-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4. 西周
4.1. 建立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2. 统治
-
分封制:
- 目的:巩固统治。
- 内容: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贡,并承担作战义务。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 后期弊端: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不服从周王的命令,导致周王室衰落。
-
等级制度:
-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礼乐制度:
- 维护统治秩序。
4.3. 灭亡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二、 青铜文明
1. 青铜器的发展
- 夏朝出现,商周时期繁荣。
-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 广泛用于祭祀、战争和日常生活。
- 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2. 甲骨文
-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 主要用于占卜。
- 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 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 农业和畜牧业
- 农业:种类丰富,技术进步。
- 畜牧业:饲养的家畜种类多,规模大。
三、 单元总结
-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从史前时期的远古人类、原始农业,到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发展与灭亡。
- 重点掌握:远古人类的特点、农业的兴起、夏商周的更替、分封制、青铜文明、甲骨文。
- 理解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