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思维导图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I. 厘米 (cm)

A. 厘米的定义和概念

    1. 定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的单位。
        1. 概念:感受1厘米的长度,例如: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1. 符号表示: cm

B. 厘米的工具和测量

    1. 常用工具:
      • a. 直尺:刻度清晰,从0开始测量。
      • b. 卷尺:测量较长的物体,但读数时要注意拉直。
        1. 测量方法:
      • a. 对齐: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 b. 读取:观察物体的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
      • c. 记录:写清长度数值和单位(例如:5cm)。
        1. 测量注意事项:
      • a. 直尺要放正,不能倾斜。
      • b. 眼睛要正对着刻度线,避免视差。
      • c. 测量时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准确性。

C. 厘米的估测

    1. 培养估测意识:在实际测量前先估测,培养数感。
        1. 常见参照物:
      • a. 指甲盖宽度 ≈ 1cm
      • b. 铅笔的直径 ≈ 1cm
      • c. 一颗糖豆的直径 ≈ 1cm
        1. 估测方法:
      • a. 目测:通过观察,估计物体的长度。
      • b. 参照物对比:利用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估计目标物体的长度。
        1. 估测练习:
      • a. 估测课本的长度。
      • b. 估测铅笔的长度。
      • c. 估测橡皮的长度。

D. 厘米的应用

    1. 测量文具:测量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的长度。
        1. 测量学习用品:测量课本、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
        1. 测量生活物品:测量书桌、椅子的一部分尺寸。
      • 4.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张纸条长8cm,需要剪掉3cm,还剩多少厘米?

II. 米 (m)

A. 米的定义和概念

    1. 定义: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的单位。
        1. 概念:感受1米的长度,例如:一步的长度大约是1米。
        1. 符号表示: m

B. 米的工具和测量

    1. 常用工具:
      • a. 卷尺:测量房间、操场等较长物体的长度。
      • b. 皮尺:测量衣物、人体等柔软物体的长度。
      • c. 绳子或软尺:辅助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1. 测量方法:
      • a. 对齐: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 b. 拉直:确保卷尺或皮尺拉直,避免弯曲影响测量结果。
      • c. 读取:观察物体的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
      • d. 记录:写清长度数值和单位(例如:2m)。
        1. 测量注意事项:
      • a. 卷尺要拉直,避免弯曲。
      • b. 测量多人合作,一人固定卷尺,一人读数。
      • c. 测量时注意安全,避免被卷尺划伤。

C. 米的估测

    1. 培养估测意识:在实际测量前先估测,培养数感。
        1. 常见参照物:
      • a. 成人一步的长度 ≈ 1m
      • b. 课桌的高度 ≈ 1m
      • c. 门的高度 ≈ 2m
        1. 估测方法:
      • a. 步测:用脚步来估测较长的距离。
      • b. 参照物对比:利用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估计目标物体的长度。
        1. 估测练习:
      • a.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 b. 估测走廊的长度。
      • c. 估测黑板的长度。

D. 米的应用

    1. 测量家具:测量桌子、椅子、床的长度和宽度。
        1. 测量房间: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1. 测量操场: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
      • 4.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块布长5米,做一件衣服用2米,可以做几件衣服?

III. 厘米和米的关系

A. 单位换算

    1. 1米 = 100厘米
        1. 理解:1米等于100个1厘米。
        1. 换算练习:
      • a. 2米 = ( ) 厘米
      • b. 300厘米 = ( ) 米
      • c. 1米50厘米 = ( ) 厘米
      • d. 280厘米 = ( ) 米 ( ) 厘米

B. 单位的选择

    1. 根据物体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
        1. 较短物体用厘米(cm),较长物体用米(m)。
        1. 练习:
      • a. 铅笔长约18( )
      • b. 教室长约8( )
      • c. 橡皮宽约2( )
      • d. 旗杆高约15( )

C. 解决实际问题

    1. 比较大小:比较不同单位的长度,需要先统一单位。
        1. 加减运算:进行长度的加减运算,需要先统一单位。
        1. 应用题:
      • a. 一根绳子长2米,另一根绳子长80厘米,两根绳子一共长多少厘米?
      • b. 一块木板长1米50厘米,锯掉6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IV. 易错点分析

A. 测量起始点未对准0刻度

    1. 避免:测量时务必将物体的起始端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

B. 读数时视线倾斜

    1. 避免:读数时眼睛要正对着刻度线,避免视差造成误差。

C. 单位换算错误

    1. 记忆:1米=100厘米,换算时注意进率。

D. 单位选择不当

    1. 理解:根据物体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避免混淆。

V. 拓展延伸

A. 其他长度单位

    1. 分米(dm):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 毫米(mm):1厘米=10毫米

B. 生活中的应用

    1. 建筑设计:用米来测量房屋的尺寸。
        1. 服装制作:用厘米来测量衣服的尺寸。
        1. 运动:用米来测量跑道的长度。

C. 培养数学思维

    1. 通过测量和估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此思维导图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四年级上乘除法融合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