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Ⅰ. 地球自转
A. 基本概念
- 1. 定义: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 2. 地轴: 地球自转的轴,穿过南极和北极,与黄道面倾斜约23.5度。
- 3.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 4. 周期:
-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遥远恒星所需时间)。
- 太阳日: 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太阳所需时间)。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4分钟,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 5. 速度:
- 角速度: 所有纬度相同,约15°/小时。
-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两极最小(接近于0)。
B.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1.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且不停自转,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晨昏线(圈):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太阳光线与地球相切的圆。
- 晨线/昏线: 晨昏圈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晨线表示白天开始,昏线表示黑夜开始。
- 2. 地方时: 地球自转是产生地方时的根本原因。
- 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每向东(西)经度增加(减少)15度,地方时增加(减少)1小时。
- 北京时间: 东八区(120°E)的地方时。
- 3. 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发生偏转。
- 北半球: 右偏。
- 南半球: 左偏。
- 赤道: 无偏转。
- 影响: 影响风向(例如信风和盛行西风的形成)、洋流方向、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甚至导弹的飞行轨迹。
- 4. 日界线:
- 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致沿180°经线,为了避免同一时刻出现两个日期,人为规定。
- 向东越过: 日期减一天。
- 向西越过: 日期加一天。
C. 特殊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
- 赤道: 昼夜平分(12小时)。
- 南北回归线之间: 昼夜长短变化较小。
- 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以南地区: 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 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 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 冬至日: 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昼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 春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Ⅱ. 地球公转
A. 基本概念
- 1.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 2.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 3.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
- 4. 周期:
- 恒星年: 365天6小时9分10秒(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相对于遥远恒星所需时间)。
- 回归年: 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所需时间,决定四季更替)。
- 5. 速度:
- 近日点: 速度最快(约1月初)。
- 远日点: 速度最慢(约7月初)。
B.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 季节更替: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季节更替。
- 春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夏至: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 秋分: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冬至: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定义: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和季节。
- 规律: 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详见地球自转的昼夜交替部分。地球公转影响同一纬度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变化。
- 4. 五带的划分:
-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 南北温带: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 南北寒带: 南北极圈到两极之间。
- 5.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23.5度),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C.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 1. 气温: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温度的主要来源。地球运动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而影响气温。
- 2. 降水: 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Ⅲ. 地球运动的应用
A. 农业生产
- 1. 确定播种和收获时间: 了解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 2. 温室种植: 利用太阳辐射和人工光照控制温室内的环境,实现反季节种植。
B. 交通运输
- 1. 航海和航空: 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修正航线,确保安全。
- 2. 时区划分: 方便国际间的交通和通讯。
C. 日常生活
- 1. 时间安排: 依据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 2. 节日确定: 许多传统节日与地球运动有关,例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Ⅳ. 地球运动的宇宙环境
- 1. 太阳系的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普通恒星系统。
- 2. 地球的适宜环境:
- 稳定的太阳辐射: 太阳的稳定输出为地球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 适中的日地距离: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形成适宜的大气层,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侵害。
- 3. 宇宙威胁: 小行星撞击、宇宙射线等,对地球生命构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