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一、心理学概述

1.1 定义与研究对象

  • 定义: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
    • 心理特征:能力、人格
    • 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状态
  • 研究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1.2 心理学的性质

  • 自然科学属性: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运用实验等科学方法。
  • 社会科学属性:研究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关注心理的社会功能。
  • 哲学属性:探讨心理的本质,如意识、自由意志等。

1.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 (冯特)
    • 核心观点:强调心理结构的分析,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
    • 局限性:主观性强,可靠性差。
  • 机能主义 (詹姆斯)
    • 核心观点:强调心理的功能,即心理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 代表人物:杜威
  • 行为主义 (华生)
    • 核心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环境的作用。
    • 代表人物:斯金纳、巴甫洛夫
    •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 核心观点: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完形”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 核心观点:强调潜意识的作用,认为心理疾病源于潜意识冲突。
    •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 心理防御机制
  •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杰斯)
    • 核心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潜能,主张自我实现。
    • 需求层次理论
    •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 认知心理学 (奈瑟)
    • 核心观点:强调认知过程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研究信息加工过程。
    • 信息加工模型
  • 进化心理学 (巴斯)
    • 核心观点:从进化角度解释心理现象,认为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 心理学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观察记录人的行为。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变量,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实验组、控制组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抽样
  • 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单个个体或群体,了解其心理特点。
  • 准实验研究:类似于实验法,但无法完全控制变量。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

2.1 神经系统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功能:传递信息
    • 突触
  •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 大脑:
      • 大脑皮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皮层功能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听觉区、视觉区
      • 边缘系统:情绪、动机
      • 基底神经节:运动控制
    • 脊髓:传递信息,反射
  • 周围神经系统:
    • 躯体神经系统:控制随意运动
    •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活动
      • 交感神经系统:应激反应
      • 副交感神经系统:放松

2.2 内分泌系统

  •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生理活动。
  • 主要内分泌腺:
    • 垂体
    • 甲状腺
    • 肾上腺
    • 性腺
    • 胰腺

2.3 遗传与环境

  • 遗传:基因对心理的影响。
  • 环境:
    • 早期经验
    • 社会文化
    • 家庭环境
  •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影响。

三、认知

3.1 感觉

  •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
  • 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 感觉适应

3.2 知觉

  •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特点: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 错觉

3.3 注意

  •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种类:
    • 选择性注意
    • 持续性注意
    • 分配性注意
    • 转移性注意
  • 影响注意的因素:
    • 外部因素:刺激物的特点
    • 内部因素:动机、兴趣、情绪

3.4 记忆

  •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 过程:编码、存储、提取
  • 类型:
    • 感觉记忆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
    • 内隐记忆
    • 外显记忆
  • 遗忘:
    • 干扰理论
    • 衰退理论
    • 提取失败

3.5 思维

  •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 种类:
    • 抽象思维
    • 形象思维
    • 动作思维
  • 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 问题解决:
    • 算法
    • 启发式

3.6 语言

  • 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交流信息。
  • 组成:语音、语义、语法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四、情绪与动机

4.1 情绪

  • 定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 种类:
    •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
    • 复合情绪
  • 情绪的功能:
    • 适应
    • 动机
    • 信号
  • 情绪的生理基础:
    • 边缘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4.2 动机

  • 定义: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过程。
  • 种类:
    • 生理性动机:饥饿、口渴、性
    • 社会性动机:成就、权力、归属
  • 动机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认知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

五、人格

5.1 定义与特征

  • 定义: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特征:
    • 独特性
    • 稳定性
    • 统合性
    • 功能性

5.2 人格理论

  • 特质理论
    • 五因素模型
  • 类型理论
  • 心理动力学理论
    • 弗洛伊德
  • 行为主义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5.3 人格测验

  • 客观测验
  • 投射测验

这只是一个基础框架,每一部分都可以更加细致地展开。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面积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