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一、心理学概述
1.1 定义与研究对象
- 定义: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
- 心理特征:能力、人格
- 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状态
- 研究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1.2 心理学的性质
- 自然科学属性: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运用实验等科学方法。
- 社会科学属性:研究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关注心理的社会功能。
- 哲学属性:探讨心理的本质,如意识、自由意志等。
1.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 (冯特)
- 核心观点:强调心理结构的分析,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
- 局限性:主观性强,可靠性差。
- 机能主义 (詹姆斯)
- 核心观点:强调心理的功能,即心理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 代表人物:杜威
- 行为主义 (华生)
- 核心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环境的作用。
- 代表人物:斯金纳、巴甫洛夫
-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 核心观点: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完形”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 核心观点:强调潜意识的作用,认为心理疾病源于潜意识冲突。
-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 心理防御机制
-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杰斯)
- 核心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潜能,主张自我实现。
- 需求层次理论
-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 认知心理学 (奈瑟)
- 核心观点:强调认知过程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研究信息加工过程。
- 信息加工模型
- 进化心理学 (巴斯)
- 核心观点:从进化角度解释心理现象,认为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 心理学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观察记录人的行为。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变量,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实验组、控制组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抽样
- 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单个个体或群体,了解其心理特点。
- 准实验研究:类似于实验法,但无法完全控制变量。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
2.1 神经系统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功能:传递信息
- 突触
-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 大脑:
- 大脑皮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皮层功能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听觉区、视觉区
- 边缘系统:情绪、动机
- 基底神经节:运动控制
- 脊髓:传递信息,反射
- 大脑:
- 周围神经系统:
- 躯体神经系统:控制随意运动
-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活动
- 交感神经系统:应激反应
- 副交感神经系统:放松
2.2 内分泌系统
-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生理活动。
- 主要内分泌腺:
- 垂体
- 甲状腺
- 肾上腺
- 性腺
- 胰腺
2.3 遗传与环境
- 遗传:基因对心理的影响。
- 环境:
- 早期经验
- 社会文化
- 家庭环境
-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影响。
三、认知
3.1 感觉
-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
- 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 感觉适应
3.2 知觉
-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特点: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 错觉
3.3 注意
-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种类:
- 选择性注意
- 持续性注意
- 分配性注意
- 转移性注意
- 影响注意的因素:
- 外部因素:刺激物的特点
- 内部因素:动机、兴趣、情绪
3.4 记忆
-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 过程:编码、存储、提取
- 类型:
- 感觉记忆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
- 内隐记忆
- 外显记忆
- 遗忘:
- 干扰理论
- 衰退理论
- 提取失败
3.5 思维
-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 种类:
- 抽象思维
- 形象思维
- 动作思维
- 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 问题解决:
- 算法
- 启发式
3.6 语言
- 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交流信息。
- 组成:语音、语义、语法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四、情绪与动机
4.1 情绪
- 定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 种类:
-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
- 复合情绪
- 情绪的功能:
- 适应
- 动机
- 信号
- 情绪的生理基础:
- 边缘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4.2 动机
- 定义: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过程。
- 种类:
- 生理性动机:饥饿、口渴、性
- 社会性动机:成就、权力、归属
- 动机理论:
- 驱力理论
- 唤醒理论
- 认知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
五、人格
5.1 定义与特征
- 定义: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特征:
- 独特性
- 稳定性
- 统合性
- 功能性
5.2 人格理论
- 特质理论
- 五因素模型
- 类型理论
- 心理动力学理论
- 弗洛伊德
- 行为主义理论
- 人本主义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5.3 人格测验
- 客观测验
- 投射测验
这只是一个基础框架,每一部分都可以更加细致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