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加减法思维导图

《一年级加减法思维导图》

一、 加法

  • 1.1 概念理解

    • 1.1.1 定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1.1.2 符号:用“+”表示加法运算。
    • 1.1.3 组成部分:
      • 加数:参与加法运算的数。
      •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 1.1.4 实际意义:
      • 合并:将不同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
      • 增加: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增加。
      • 汇总:统计多个数量的总和。
  • 1.2 计算方法

    • 1.2.1 数数法:
      • 从一个加数开始,逐个增加另一个加数。
      • 适用于较小的数之间的加法。
      • 示例:3 + 2,从3开始,数2个数,得到5。
    • 1.2.2 凑十法:
      • 将其中一个加数分解,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
      • 再加上剩余的数。
      • 适用于大于5的数与小于5的数相加。
      • 示例:8 + 5 = 8 + (2 + 3) = (8 + 2) + 3 = 10 + 3 = 13
    • 1.2.3 破十法(适用于20以内进位加法,也可归类到减法):
      • 将较大的加数分解为10和几,用较小的加数减去这个“几”,然后加上10。
      • 实际上是凑十法的逆向运用,帮助理解进位。
      • 示例:7 + 8 = 10 + (7-2) + 2 = 10 + 5 = 15
    • 1.2.4 画图法:
      • 用图形(如圆圈、星星)表示加数。
      • 将图形合并,数出总数。
      • 适用于帮助理解加法的概念。
    • 1.2.5 摆小棒/计数器:
      • 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加数。
      • 将小棒或计数器合并,数出总数。
      • 适用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 1.2.6 列竖式:
      • 将两个加数上下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开始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 为以后多位数加法打基础。
  • 1.3 加法应用

    • 1.3.1 解决实际问题:
      • 购物:计算商品的总价。
      • 分东西:计算总共有多少个物品。
      • 日常生活:计算各种物品的数量总和。
    • 1.3.2 应用题:
      • 结合情景,用加法解决问题。
      • 关键词:一共,总共,增加了,又来了。
  • 1.4 加法性质

    • 1.4.1 交换律:a + b = b + 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 1.4.2 结合律(暂不涉及): (a + b) + c = a + (b +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二、 减法

  • 2.1 概念理解

    • 2.1.1 定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的运算。
    • 2.1.2 符号:用“—”表示减法运算。
    • 2.1.3 组成部分:
      • 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被减去的数。
      • 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
      •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 2.1.4 实际意义:
      • 去掉:从原有数量中拿走一部分。
      • 减少: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减少。
      • 相差: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差异。
  • 2.2 计算方法

    • 2.2.1 倒数法:
      • 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减数的个数。
      • 适用于较小的数之间的减法。
      • 示例:5 - 2,从5开始,倒数2个数,得到3。
    • 2.2.2 破十法:
      • 将被减数分解成10和几。
      • 先用10减去减数,再加上剩余的几。
      • 适用于十几减几的运算。
      • 示例:13 - 5 = (10 + 3) - 5 = 10 - 5 + 3 = 5 + 3 = 8
    • 2.2.3 想加算减法:
      • 想:减数加上多少等于被减数?
      • 用加法逆向思维计算减法。
      • 示例:12 - 8,想:8 + ? = 12,得到 4,所以 12 - 8 = 4
    • 2.2.4 画图法:
      • 用图形(如圆圈、星星)表示被减数。
      • 从图形中划掉减数的数量,数出剩余数量。
      • 适用于帮助理解减法的概念。
    • 2.2.5 摆小棒/计数器:
      • 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被减数。
      • 从中拿走减数的数量,数出剩余数量。
      • 适用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 2.2.6 列竖式:
      • 将被减数和减数上下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开始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 为以后多位数减法打基础。
  • 2.3 减法应用

    • 2.3.1 解决实际问题:
      • 购物:计算找回的钱。
      • 分东西:计算剩余的物品数量。
      • 日常生活:计算各种物品的减少数量。
    • 2.3.2 应用题:
      • 结合情景,用减法解决问题。
      • 关键词:剩下,还剩,减少了,少了,比...多/少。
  • 2.4 减法性质(不涉及)

    • 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加减混合运算

  • 3.1 运算顺序

    •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 示例:5 + 3 - 2 = 8 - 2 = 6
  • 3.2 应用题

    • 结合情景,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 需要分析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小明有5个苹果,吃了2个,妈妈又给了他3个,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5 - 2 + 3 = 6)

四、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重点难点

  • 4.1 进位加法

    • 凑十法的熟练运用是关键。
    • 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
    • 多练习,熟能生巧。
    • 易错点:忘记进位。
  • 4.2 退位减法

    •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熟练运用是关键。
    • 理解“借一当十”的含义。
    • 多练习,熟能生巧。
    • 易错点:忘记退位,计算错误。

五、学习方法建议

  • 5.1 动手操作:利用学具(小棒、计数器等)进行操作,帮助理解算理。
  • 5.2 画图辅助:利用画图的方法,将抽象的算式具体化。
  • 5.3 情景模拟:将加减法与生活情景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 5.4 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5.5 及时复习:定期复习所学知识,防止遗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一年级人民币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