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除法二年级

《思维导图除法二年级》

一、除法概念与意义

1.1 除法的基本概念

  • 定义: 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过程。
  • 符号: ÷
  • 读法: 除以

1.2 除法的意义

  • 平均分: 将物体或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数量。
    • 例子: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包含除: 看一个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量。
    • 例子:12个苹果,每4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1.3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被除数: 要分的总数(除号前面的数)。
  • 除数: 分成几份(除号后面的数)。
  • 商: 每份是多少(等号后面的数)。
  • 余数: 没有分完剩余的数(有余数时)。

二、除法的计算方法

2.1 口诀法

  • 利用乘法口诀: 寻找与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乘法口诀。
    • 例子:18 ÷ 3 = ? 找到“三六十八”,所以18 ÷ 3 = 6
  •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2 竖式除法(初步)

  • 书写格式:
    • 将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
    • 将除数写在除号的左边。
    • 将商写在除号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初步)。
  • 计算步骤:
    • 确定商: 尝试商的值,使商与除数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或等于被除数。
    • 乘法: 用商乘以除数,将结果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 减法: 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得到余数。
  • 简单示例:

      3
    ------

    2 | 6

    • 6

      0

2.3 解决除法问题

  • 读懂题意: 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平均分还是包含除。
  • 找出关键词: “平均分”、“每份”、“一共”、“可以装几…”等。
  • 列出算式: 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除法算式。
  • 计算结果: 使用口诀或竖式计算出结果。
  • 写单位名称: 注意给结果加上正确的单位名称。
  • 检查: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三、除法应用题

3.1 平均分问题

  • 类型: 将一定数量的物体或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数量。
  • 解题思路: 总数 ÷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 例题: 15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算式:15 ÷ 5 = 3(个)

3.2 包含除问题

  • 类型: 看一个数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量。
  • 解题思路: 总数 ÷ 每份的数量 = 份数
  • 例题: 20块饼干,每4块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 算式:20 ÷ 4 = 5(袋)

3.3 综合应用问题

  • 类型: 将平均分和包含除结合起来的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运算。
  • 解题思路: 仔细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题: 妈妈买了30个苹果,先吃掉6个,剩下的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步骤:
      • 剩余苹果:30 - 6 = 24(个)
      • 每人分得:24 ÷ 4 = 6(个)

四、有余数的除法(初步)

4.1 余数的概念

  • 定义: 除法运算中,不能被整除的剩余部分。
  • 特点: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4.2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 重要规则: 余数 < 除数
  • 理解: 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还可以再分一份。

4.3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 步骤:
    1. 尝试商:找到与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的乘法口诀。
    2. 乘法:用商乘以除数。
    3. 减法: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得到余数。
  • 书写格式: 算式 … 余数 …
  • 例子: 17 ÷ 5 = 3 … 2

4.4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 解决问题: 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 例题: 23个苹果,每4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
    • 算式:23 ÷ 4 = 5(盘)… 3(个)

五、总结与练习

5.1 总结

  •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 初步掌握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
  • 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 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2 练习

  • 基础练习: 口算练习、竖式计算练习。
  • 应用题练习: 解决各种类型的除法应用题。
  • 拓展练习: 思考与除法相关的数学游戏和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毛毛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